赫連擁/兒子的野蠻學妹
兒子初中就讀離家不遠的美國公立特許學校,校風雖比一般公立高中自由些,但對於校園霸凌與歧視向來認真看待並嚴格處理。
記得大兒子十四歲那年,有天下了課回家一臉沮喪,說在學校有個小他一年級的女生會「欺負」他,一直覺得不好意思去跟老師告狀,可又非常不甘心。兒子自認從未招惹過她,一剛開始忍讓以對、不理會,甚至刻意躲避,然而那女孩似乎就是專找他的麻煩。
問兒子是怎麼個欺負法,他說,就是在食堂排隊買午餐時無故從背後「突襲」,有時用力拍他的背,有時拉扯他的書包、或拉開背包上的拉鍊,狀似開玩笑但稍嫌粗魯。那天由於手勁過大,兒子剛買的午飯隨即翻倒在地,幸而打飯的阿姨人很不錯,重給了他一份,那女孩也為自己惹出的禍幫忙清理並口頭道歉。
這事似乎不好說是種族歧視,那位美裔女孩從未在言語上有過任何針對族裔的冒犯或攻擊。兒子對這方面的敏感度非常之高而精準,如果真是歧視,他早就當場反擊和告狀,根本無須家長出馬。
於是在兒子的允許下,跟處理學生風紀的輔導專員約了時間進行三方會談。
既沒通知那女生和其家長,也沒把人叫來當場對質,只由兒子向輔導員交代事情原委,然後讓輔導員去約談那位女同學,釐清這中間是否有任何誤會,並轉告她收斂一下,因其作風讓人不太舒服。
臨了,我對輔導員發表了一點個人看法,即小女生極有可能對兒子有點意思,所以透過稍微激進的方式來「留下印象」,沒準從未想到會被指責是在霸凌。所以,希望輔導員如果發現她的「欺負」出自如是原因,就別太過苛責。然而必須說清楚,試圖以太過火的玩笑來搏感情,對有些人來說並非好主意。
「是啊,我又不是『受虐狂』!」兒子突然接了話。我忍住當場笑出聲的衝動。
我以為只有童年記憶中的蠢男生才會透過欺負女生來「示愛」,沒想到女生若是對喜歡的男孩子使出這一招時,一樣不好處理!我因曾為受害者,成長階段中有一時期十分「厭男」,父母對此卻只會叮囑別理會任何男生最安全,反而剝奪了我了解異性、學習如何與之相處的權利。我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落入同樣的錯誤處理方式。
常言道「不打不相識」,對此說法我一直懷有負面和悲觀的理解,源於我把重點落在了「打」的事實,而非「相識」的結果。尤其在現實生活中,透過肢體衝突或言語攻擊而「相識」後,又有多少最終成了一場拒絕往來的孽緣?「挑事者」給對方留下的,最有可能就只剩下不良甚至不堪的印象,嚴重時不被原諒亦和解無門。絕不會像漫畫書或電視劇情節描述的那樣,接著尚有契機去彌補和逆轉。
一趟四十五分鐘的會談,「欺負事件」從此落幕。那女孩此後跟兒子保持距離,據說遠遠遇見還有些尷尬和手足無措。我感到應該是猜對了女孩的意圖,反倒有點替她難過。青春呵!總得做出一些無法說理的傻事來為往後的成熟墊背。早一點學到教訓也許真的不壞。
多年後重提舊事,兒子一臉雲淡風輕傻笑,他應該也終於理解並接受了那份未曾在第一時間意識到的、有點偏激而無腦的「喜歡」。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