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山遊5-3】李美涼/從山裡學會的成長

隨著爬過的山愈來愈多,李美涼明顯看見孩子的成長。圖/李美涼提供
隨著爬過的山愈來愈多,李美涼明顯看見孩子的成長。圖/李美涼提供

從背到走 攜兒入山考驗多

有一次,我對著孩子開玩笑,說他是一歲多開始爬山的;他很認真地表示不是,他還在我肚子裡就開始爬山了。這個說法似乎沒錯,懷孕前五個月,我仍在爬山,不只是小山,還有冰天雪地的山,孩子與山的緣分,從生命初始就連結了。

結婚之前,我的工作是專業嚮導,帶人國內國外到處爬山;婚後有了孩子,我自然也想帶著他爬山,等到孩子脖子硬了、能自己坐好,我開始用背巾背著他去山上走走,拿些小樹枝或植物給他把玩,讓他習慣在山裡,幼小的他很容易在我走路的晃悠中睡著。

等到他會走路,我改用背架,他累得不想走時就背他走,順便當負重訓練。隨著他漸漸長大,十五公斤差不多就是極限了。雖然我還背得動,但背架重心會很不平衡,肩膀也會很不舒服,只能靠他自己走了。

當然,他會喊累,也會耍賴,要好說歹勸,一下子就要我抱或背,這段期間帶他上山很累,像自找麻煩。

為兒找伴 自辦親子健行團

某次幾個家庭相約去走步道,一開走就是他討厭的階梯,但才走一小段,我就看不到他的背影了,他和朋友們衝在前面,我則在後頭和其他媽媽聊天,好愉快!

那次的經驗讓我明白,要帶小孩爬山,最好幫他找夥伴。於是,我開始在宜蘭舉辦親子健行活動,每月第三周的周日,選一條宜蘭近郊步道,帶孩子爬山,也邀請有興趣的家庭一起來。

從2018年3月第一次親子健行,一直持續到2020年3月,每次約有六、七個家庭參加,一出去就是浩浩蕩蕩二十幾個人;參加的孩子,從襁褓中的、幼稚園、小學生,還有國中生;那幾年,我看著一大票小孩長大。

參加的家庭多數是第一次爬山,甚至有些媽媽是不運動的,從平坦好走的步道走起,慢慢增加難度,走了近二十條步道,接著鼓勵大家挑戰兩天一夜、三天,或四天以上的百岳活動。

這些過程中,有許多印象深刻的回憶,包含頭一次去南澳朝陽步道,有個小女孩拉著媽媽撤退,不是走不動了,而是步道上「有蛇與蜜蜂」的警示圖畫得太寫實,又有蜜蜂飛過,嚇得她拖著媽媽回家。

我家孩子最常去的聖母山莊,也是親子健行團頭一次在山上過夜,眾人俯瞰宜蘭夜景,讚嘆萬家燈火的美麗;那也是他第一次在山中遇到雲霧籠罩,霧茫茫看不清楚周遭,他驚嘆地說:「我們走在天堂裡!」

有年暑假,我安排了三天的瓦拉米步道健行,孩子們已經很有經驗,幾個人很快就衝得不見人影,趕緊派個大人去追,還沒追上就見他們衝回來,七嘴八舌表示有隻很兇的獼猴在樹上,這些頑皮小子竟會被猴子嚇到,果真是惡人沒膽。

李美涼發現,幫孩子找同伴,是能讓孩子愜意接觸自然的好方法。圖/李美涼提供

漫遊山林 看見孩子的韌性

大夥兒去爬山不只開心,也能看到每個家庭成員的進步。好比有些孩子怕蟲、有些覺得泥土髒、有的無法在山裡上大號……隨著在山裡的時間多了,他們的適應力也愈來愈好,累了就席地而坐,餓了有什麼就吃,不管多麼厭世疲累,到山屋休息後很快又活力滿滿。我最喜歡也最欣慰的畫面,便是看孩子們隨意蹲著,端著碗大口吃泡麵,有種隨遇而安的自在。

話說回來,我也看到自家孩子的諸多成長。有次他隨我去三峽五寮尖帶課程,午後忽然下起雨,趕緊收拾下山,有些路段地勢陡峭,我擔心他滑倒,用繩索確保拉著他走,又急又猛的雨勢瞬間淹沒路徑,我倆像走在小溪裡。這麼狼狽的狀況,本以為孩子會哀哀叫,未想這個平日多半活在自身小宇宙的小直男竟頗為鎮定,不但毫不急躁,甚至不時用溫柔的語氣提醒我:「媽媽,你也要小心走好!」

如今,他爬過許多高山,至今對他最難的是第二高峰雪山。那同時是他的第一座百岳,由於是臨時的安排,體能訓練不足,加上申請不到山屋,高度適應不太夠,有輕微高山症,登頂那天非常辛苦地走了十小時,他下山後便說再也不爬山,再也不去什麼國家公園了。

隔沒多久,我問他,你的朋友們也想去雪山,你想跟他們再去一次嗎?沒考慮太久,他就答應了。我偷偷微笑,不是說再也不爬山?這麼快就忘了,看來我家孩子也有登山者健忘的體質,很適合爬山。

●作者簡介:專長為登山、海外遠征、冰雪地技術、攀岩、溯溪,目前為「冒險精靈國際戶外登山社」負責人,

同時也是外語領隊、國內外登山嚮導、攀岩教練。著有《南美攀登記》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親子山遊 親子之間 親子互動 登山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包子逸/田心教主

王小力/有話直說是本事

洪琬婷/孩子的信心,來自於擁有選擇權

觀景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