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父愛就在一舉一動裡

長大之後,我才漸漸體會到父親對我的愛。

結婚時恰好遇上政府推動登記制,對於扮演新娘角色不曾有所期待的我,決定只登記、不辦婚禮。我是家中第一個結婚的孩子,父親雖不捨,仍開明地尊重我的決定,只提出最低限度的要求:至少要拍婚紗照留念,因為我是家裡最愛笑的孩子。

幼時,父母都還年輕,雙方脾氣火爆、經常衝突。作為女孩子,我比較容易從母親的立場思考,便為母親抱不平,對父親懷有埋怨。青春期起父女關係更是惡化,他每每想指教我,我便回以激烈的言詞。

然而,隨著進入研究所和職場,我才漸漸發現,要像父親那樣同時完成學位和工作,身心要承受諸多壓力。雖然父親看似不像母親那般操勞,卻要承受心理壓力,扛起家中經濟,並經常處理親族關係。我開始理解他的諸多無奈,許多時候他的「不足」,正是承受生活煎熬與艱辛的證明。

開始育兒後,每當留意孩子塗鴉時的光線,便想起過往父親斥責我寫作業何以不開燈,怕我視力受損;陪玩時,也想起兒時父親抽空陪我學騎腳踏車的畫面;指導功課時,想起父親耐心為我講解不懂的數學習題;參加親師活動,會想起從前父親常是班上的家長代表。

我曾誤以為父親較少做家事、較少對我們說話,就表示對我們漠不關心。後來我才知道,這只代表父親在乎的和母親不一樣。他為了孩子的教育,從鄉下搬到都市,承受離鄉之苦,只為讓兒女有更好的前途;他重視安全,每搬到一處,皆仔細檢查所有潛在危險處。他身負貸款,但希望孩子長見識,便省吃儉用帶我們四處旅遊……

自古總是頌讚母愛的偉大,孩子也依戀母親居多,然而父愛或許只是表現方式不同罷了。有時看到先生對孩子的父愛,回想自家父親諸多行動,內心便充滿感恩。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父女之間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賽夏客/躲著吃「屁」

余薇/捷運走遊,外食趣

心寧/安慰之道

觀景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