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昌/讓愛自在

讓愛自在。圖/PPAN
讓愛自在。圖/PPAN

與家中的長輩相處,有時要追求的,不是讓彼此之間更有「愛」,而是讓彼此都覺得「自在」。

脊椎受傷的母親,這幾年來因無法久站或長時間步行,已久未跟我們一起出遊了。見她獨自在家,覺得於心不忍,有次聚餐就慫恿她外出,並在出門前給她打預防針:「別擔心,吃完飯就回家了,沒有其他行程,一點都不會累。」

怎料,老人家食量小,沒吃多少,碗筷就已經放下了。我和妻瞥見她似乎在等我們,神經瞬間緊繃起來,趕緊將盤子裡的食物扒一扒,埋單結帳就載她回家,因為老人家的作息十分規律,已經到平躺床上午睡的時間了。

那次的經驗,讓我深刻體驗到,有時自己認為的「愛」,在母親那端卻可能覺得是負擔。於是,之後就決定不再勉強,只要徵詢意願時,她沒有正面首肯,我就尊重她的決定,因為她的生活已有自己的速度和節奏。

老人家的午餐,總在午前就用完,早早去午睡、小憩一下,就戴上她的遮陽帽和墨鏡,準備去散步、曬太陽了。她有一群一起運動的朋友,她戲稱為「寡婦俱樂部」,因為大家的老伴都過世了,談起話來特別投緣。母親總會帶著小點心去分享,在大家運動過後,順便進行下午茶。有時聽她談起某人家的趣聞、軼事,說得興致盎然的模樣,覺得或許應該放寬心,欣賞她在晚年時光,還能如此充滿活力。

母親的活力,還展現在對於家務的親力親為上。明明手腳不若以往俐落,骨力的流失也讓行動顯得顫顫巍巍,但她還是照表操課,依照自己的計畫,掃拖地、洗廁所、擦櫥櫃、曬衣被……勤勤懇懇,做得比我和妻都還要認真。

或許,她覺得跟兒子、媳婦住一起,就該有點貢獻,幫忙做點家務,會住得比較心安。但在我的解讀裡,有時卻會覺得好像關顧得不夠周全,以至於老人家必須補破網,收拾我們在繁忙中無法面面俱到的「殘局」。

然而,當她身體承受不住操勞,腰痠背痛,面露不適的表情時,我和妻就會覺得分外有壓力。雖然那些細瑣的家事,是她自動揀去做的,但搞到身體無法禁受,便彷彿成了我們的過失。

所以,每次看她又要母愛爆發,準備執行勤務時,我都會溫馨提醒:「別累壞了,我們有空再處理就好,記得要停下來休息,不要那麼認真。」我知道老人家能動、願意做,是件好事,應該心存感恩,但也必須幫她踩剎車,否則不自覺的操勞過度,徒增雙方的心理負擔。

我的中年,是母親的晚年,我意識到彼此付出關愛的方式,都必須重新學習。如果愛反而帶來壓力和負擔,就要記得減輕力道。輕鬆一點,自在一些,才能為熟齡後的親子關係增添美好。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生活點滴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雨青/擇偶,尋我

方慶雲/美好的「服事」

雲財子/家會傷人

觀景窗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