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蕙蕙/兒子的打人事件
從安親班接回小二的兒子,回家路上他一反常態的安靜,不論問他什麼問題,他只是悶悶地以一聲「嗯」回應,在飯桌上也不似平日聒噪敘述一天發生的大小事。
在我洗碗的時候,兒子默默遞上一張導師給家長的字條,我擦乾手接過,才恍然兒子出奇安靜的原因──字條上說兒子今天動手打了同學,老師希望我們必須對兒子說明遵守學校規定的必要,並親自到學校向被兒子打的同學及其家長道歉。
我蹲下來先摟住兒子,心中納悶,這孩子雖然一向不吃嘴巴虧,但被校方通知主動伸手打人倒還真是第一次。兒子委屈地表示是同學先動手打他的,但老師的字條說明有附近幾個同學作證,看見他一下課就衝去那位同學的座位旁,一拳打到人家身上。
既然有人證,我們只能與老師約了兩天後到學校,當面向那位同學及家長道歉。兒子在這兩天裡,一再聲稱真的是那位同學先打他的,也埋怨老師沒有公平處理。可是人證不假,我們只能一邊告誡兒子,一邊依約到校。
見到班導與對方家長,我們牽著兒子先是表示歉意,接著請他跟當事人道歉;憋屈了兩天的兒子,大聲說明明是對方先動手的,並委屈地哭了起來。我們趕緊勸慰兒子,有錯就改,沒有關係。兒子抽抽搭搭地說了一會兒,我們這才拼湊出事情的原貌。
原來,這起打人事件分為上集與下集。上集是前一節下課,那位同學在上課鈴聲響時不知什麼原因打了兒子一拳,但為了不因晚進教室被處罰,兒子只能趕快從操場跑回教室。那整節課,兒子大概除了還沒回敬的那一拳之外什麼都沒辦法想,下課鈴響後就發生打人事件的下集,即是附近同學都看到的,兒子一下課就衝去打人的那一幕。
幸好,導師與對方家長都很理性,最後兩造相互道歉,保證往後不會再訴諸拳頭。回家的路上,兒子又變回那個嘰嘰呱呱的開心孩子,把當天學校發生的大小事全部報導一遍。我心裡不禁冒出一個畫面,那是兒子握緊拳頭、兩頰通紅地坐在座位上,耳朵完全沒在聽老師講課,一心等待下課鈴響的模樣,讓我覺得好笑又心疼。
這起打人事件雖然平靜落幕,身為忙碌家長的我們卻也學到一件事──孩子在說明事情時,未必能夠脈絡分明、完整地敘述前因後果,常常需要家長花更多時間去引導並耐心聆聽,協助孩子釐清事情的原貌,不僅可以幫助強化他們的思路邏輯,也避免讓孩子被冤枉而受委屈。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