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淑婷/為孩子設計一場營隊活動
寒假期間,我最常看到、聽到家長的抱怨與焦慮,就是該如何讓孩子把握寒假「多學習」、要怎麼安排活動才能兼顧學習?到底該複習還是要先修?總之,家長網路社群瀰漫著一股深怕孩子放假「過太爽」的氣息。
我常建議,內心覺得小孩「過太爽、不知道到底在累什麼」的家長,可以嘗試一件事,就是利用自己的特休,和孩子一起參加營隊,不是早上送去傍晚接回,而是從早到晚、扎扎實實每個活動都不能錯過。爸媽可能會想:「我每天上班也是這個時數啊!」不,在職場的我們大概知道每日的行程與工作安排,也能以相對省力的節奏交出工作成果,然後在許多時間縫隙放空喘口氣。
可是小孩參加營隊或課程(包括上學),一整天都是身不由己的狀態,從早上起床到上廁所的時間,其實都沒得選擇;不過如果這個營隊或課程的氣氛是讓人開心的、課程活動內容是用心規畫而非敷衍了事,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能尊重、包容,那麼孩子再累,每天也能開開心心打起精神出門。
如果以上皆非,那參加活動或到學校上課,對孩子來說就是一件不快樂的事,若不幸午餐很難吃、廁所很臭、老師整天在罵人……對小孩來說就是不間斷的折磨,上學實在沒什麼好期待的。我們的孩子就在學習性質逐漸被消磨的過程中慢慢長大了,有些變成扭曲的大人,深怕小孩過得開心;有些變成對孩子很好的人,藉由柔軟陪伴孩子的時光重新過一次童年。
家長雖然沒辦法參與學校的課程,但每年花上兩三天,選一個能全程陪伴孩子參與的營隊課程並非做不到,如此就能知道「出去玩一整天」的小孩到底在累什麼,為什麼回到家後連好好說話都辦不到。
我就這麼做了,兒子在寒假參加了「腳踏史地」的步道走讀營隊,我恰好認識營隊主辦人,當主辦人邀請我講課,我便厚著臉皮詢問:「不講課的時間,能不能以陪伴員的身分,完整地參加營隊呢?」
獲得對方允許後,我們一起規畫了以孩子為主體、適合孩子的學習活動,以創造出讓孩子覺得愉快、有趣、被看見的氛圍與空間為最大目標,我們走劍潭山步道,又到劍潭古寺、拜訪劍南蝶園,並以此為基礎,認識在地植物,同時引導孩子實際創作。
聽到要寫作,孩子們都叫苦連天,說最討厭的就是寫作文了。我告訴他們,寫作不是只有寫作文,我們是要創造吸引讀者的文字,可以是讓人看到忘我的廣告傳單,也可以是小心收在背包裡帶回家的手冊摺頁,或者是一封信、一篇自我介紹、一則新聞報導,只要內容能吸引人,都是一篇好創作。
為了幫助孩子思考,我準備了二十個問題,讓孩子們依照步道走讀時獲取的資料與感想回答,並寫下關鍵字,分組創作時,剛剛那群抱怨的孩子,寫了兩個小時還欲罷不能!
另一個製作桌遊的任務,孩子們的點子都創意十足,而且耐心無限,不斷試玩又修改。我想到許多成人抱怨現在的孩子缺乏專注力、學習力、恆毅力,就想請他們先好好檢討自己的授課,為什麼無法引導孩子進入自主學習的大門?為什麼課堂上的討論不能是這樣快吵起來但依舊能成功協商的氣氛?為什麼不能讓孩子知道並體驗學習可以非常有趣,讓人再辛苦都願意?
和孩子一起扎扎實實參與了五天營隊,我們每天早上比平時還要早起,出門擠著公車捷運,爬步道走階梯,回到室內講課、動手創作……真的累到快發瘋;每晚回到家,我對著兒子只能心生憐愛,一直提醒伴侶別對孩子要求太多,認真學習真的很累人,很耗費精神體力,而且孩子眼神發光,每天都很快樂,睡前又期待隔天會發生什麼好玩的,還有比這些更棒的事嗎?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