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予晞/演
2024年末,嚴藝文導演孕育多年的影集——《影后》掀起各種討論,每位演員在裡面的情緒表現,不但各有層次,還有許多新樣貌,明年與之同屆在金鐘獎競賽的其他作品與演員們,可能十個有八個一邊覺得影集好看,一邊心裡又暗叫不好。
演的重要性
這部戲裡經常談到的其中一件事情便是「演」的雙關性,意旨專業演員因為戲劇表演的需求,需要經常調動不屬於自己的情緒來完成表演上的目標;久而久之,連最親密的人也不能肯定,現在身邊的這個人,到底是真的有這個感情,還是他只是透過「演」,來完成某些目標。
這讓我想起在社會學裡讀到的理論。根據發表「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的美國社會學家亞莉・霍齊查爾德(Arlie Hochschild),以及許多研究人類互動符號的學者們認為,人基本上只要一睜開眼睛,就會開始進行各種自我展演,甚至在沒有其他人觀看的情況下,人類也會演給自己看——因為我們對於自己是誰,會有自己的想像與認知,而所處的社會,也會對我們的身分有所期待與規範。一旦符合期待,就會有相對應的結果予以回應,人在社會中,是透過扮演自己的角色,來交換自己的生存。
雖然當我們提起「演」這個行為時,總有一點負面的意味,覺得那是一種不誠懇的表現,但廣泛而言,每個人在日常生活當中或多或少都有「演」的經驗。有時候,可能是因為朋友送了自己一個實在用不上的小禮物,為了不讓對方的好意落空,多數時候我們會「演出」笑笑的模樣跟對方表達感激;在不熟悉的親戚朋友的告別式上,其實自己跟對方沒有太多情感基礎,可為了向家屬表達哀悼之意,還是會儘量保持一個哀戚的神情;在有利害關係的環境裡,「演」的次數與必要性更是會增加,比如說,為了保住飯碗,與大人物開重要會議時,就算再想睡覺,我們還是會儘量演出自己有認真在聽的樣子,絕對不會做出那由衷的選擇——當場倒頭就睡——除非我們不想要那份工作了。
不演的後果
卡繆《異鄉人》的主角因為沒有在母親的葬禮上掉淚而被視為異類,後來不巧在衝突中殺死了一個外國人,法官在審判他時,便以此作為一個重要的判斷依據,認為主角連母親過世都沒掉眼淚,肯定冷血無情,應判以重刑。老天,演得不夠好,不但會丟工作,連性命也會不保,人類的社會,真是非常講究「演」的藝術。
想到「演」與「生存」扣上關係時,就覺得心很累,演多演少都是拿捏,尤其年歲漸大,身分愈多,感受愈深。這時候,看到一些面無表情的人物(無論虛構或真實),就覺得超級療癒,因為我們在這些人身上看到另一種生存方式——他們不用啟動自己的情緒勞動,也可以活得好好的——比如《葬送的芙莉蓮》裡的超強魔法使芙莉蓮本人,便是出了名的「面癱」。這些人因為擁有強大的能力與合宜的環境條件,可以在不調動情緒的情況下,完美完成生命中的任務。
但其實,由衷地表達喜怒哀樂,本是生命的自然面貌,也是所謂「靈魂」的基礎,否則,古今中外的人們,怎會如此著迷於觀看表演呢?畢竟,看著劇中人一巴掌打在他的宿敵臉上時,我們在那一瞬間,似乎也感覺自己被解放於這個對人充滿期待的社會框架了吧。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