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惠風/醫師與患者的緣分

看診時門口突然一陣騷動,抬頭一看,是坐在輪椅上的老病人。她的家屬用輪椅卡住門,沒有進入診間,同時間病人掙扎著要起身,可是站不起來,只好頹然坐了回去,兩手輕輕合十,對我頷首致意。

「我沒有要看診,也沒有要插隊。」她說。

診間鴉雀無聲,大家都停下動作看著她。

「我要去住安養機構了。」聲音平淡,卻開始有些激動,「離開台北,以後就不會再來看你了。」她哽咽了一下,「今天是來跟醫師道別的,感謝您這麼多年的照顧。」

她直勾勾地看著我,眼角有些淚光,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內心卻起伏不定,鼻子也有點酸酸的。她艱難的造訪,是要把這段醫病緣分畫上句點,但我隱隱覺得,更像是對過去的歲月做最後的告別。

她得了神經退化的疾病,逐漸無法照顧自己,每次出門都是極大的陣仗,這幾年改由家屬代為拿藥。我很久沒看到她的身影,沒想到今天竟然是道別。

當看診多年,那些八、九十歲,甚至一百多歲的病人沒有依約出現,我就會有些擔心,去看看有沒有急診或住院的紀錄,當發現缺席是因為發生狀況,內心便有說不出的難過。

不同科別的醫師與病人相處的時間不同,急診或加護病房的醫師,也許這次遇到,人生就再也不會重逢;感染科、外科這類能治癒疾病的科別往往也是如此,緣分都是短暫而不持久的。至於病理或是放射科、核醫科這些二線科,醫師只認得病理切片、醫學影像,遇到本尊也不會相識。只有慢性病或家醫科的醫師,會長期陪伴在病人身邊,一起度過春夏秋冬。

這種相處,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會發生。

有一次好久不見的病人坐了下來,看起來與以前不大一樣。他說,最近換了工作,壓力山大,家裡小孩又皮,自己成了一個家庭工作兩頭燒的社畜父親。回想他第一次就診,彼時正在當兵,精力充沛,雙眼炯炯有神。過了一年再見到他,他正在為了婚禮密集練舞、裝潢新家。再過幾年回診,他太太已經懷孕六個月,病人自己則開始重訓。下一次的病歷記錄著小孩一歲多,他表示睡眠不足。而這一次就診,期間又過了好幾年,他的模樣雖益發沉穩,身體卻散發出一種說不出的焦慮感。

我回顧著病歷的紀錄,不禁發起了愣,覺得就像是順著時間軸,看著他的家庭相簿,快轉地過了十分之一的人生。

醫學院畢業時,每個醫師都必須選擇自己日後的醫療方式:要去做研究,像「點」一樣專精於某種領域?還是去做急救加護,像「面」一樣照顧某個時間點的全部狀況?還是如慢性病醫師,用「線」把病人每個時間點的面串在一起,照顧立體的三度空間?

每種醫療方式都很寶貴,都有存在的必要,既需要專精某種疾病的專家,也需要緊急照顧的急重症醫師,但對我來說,醫師患者的相遇是兩者交集的緣分,最寶貴最讓人珍惜的,是跟病人一起慢慢變老,收藏點點滴滴的困擾,等到老得哪兒也去不了,還把彼此當成手心裡的寶。

【繽紛講座】那些畫裡的人都有病:醫師的跨時空看診

主持人:吳妮民

與談人:汪漢澄、洪惠風、蔡文騫

時間:12月15日(星期日)下午2:00-4:00

地點:春秋書店(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41巷7號)

免費入場,歡迎聆賞!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宋大一/厚臉皮

朱靜容/成就感多少元?

騷夏/勤花

金玉涼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