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zel/那些熱辣辣的紀事

炎炎夏日又再次來臨,在台灣,現在最好的避暑方式似乎就是門窗緊閉、開啟冷氣,時而從冰箱裡掏出各式點心飲品。顯然對於古代人來說,以上純屬天方夜譚,就算貴為國王,也不可能享有此待遇。

基於現代各種溫室議題,許多人可能以為,反正在沒有工業發展的時代,古人不需要面對氣候變遷,夏天也不至於難以忍受。不過出人意料的是,中世紀大約有長達五百年間受反聖嬰現象影響,熱到北極海的冰層大幅縮小,維京人因此傾巢而出、南下歐洲大陸;歐洲的葡萄長翻天,紅酒業務蒸蒸日上;捕魚業笑得合不攏嘴,因為寒冷洋流南下,帶來了豐沛的漁獲。氣候的異常也造成環境潮濕,連帶讓樹木生長飛快。

簡單來說,中世紀的歐洲是什麼感覺呢?大概和台灣的氣候差不多吧:又濕又熱。在沒有小家電的世界裡,他們又該怎麼避暑呢?

對於貴族來說,這個答案很簡單:搬家唄!冬天的時候可以靠壁爐和溫泉,夏天的時候無法靠人工達成太顯著的環境改善,那麼就跑到高緯度地區度假去。許多王室都設有兩大主要居所:冬宮和夏宮,時間一到,整個宮廷──包含朝臣和大批皇親國戚──都會跟著一起搬家。冬天他們喜歡選擇附近有溫泉的住所,有些新潮的宮殿會預埋溫泉管線,靠天然的力量從牆壁裡暖出來;夏天則是挑選青山綠水、空氣流通之處,擺脫城市的喧囂和悶熱,倉儲系統也會早早就安排冰窖設施,讓暑氣和權貴之家互不相干。

對於平民,夏天就單純多了。在現代以前,歐洲千百年來都以膚白為美,貴婦小姐們最忙碌的夏季運動就是防曬美白,除了物理遮陽,還會根據藥劑師的祕方,在某種植物油裡搭配烹煮另一種植物或昆蟲,拿來塗抹全身(當然沒有用)。膚色愈白,愈能代表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尊貴,所以老百姓根本不找這種麻煩。中世紀的夏天,其實是收穫的農忙季節,農民們要和天搶時間,好抓緊殘餘的氣溫再種一季作物。唯一的夏季娛樂,大概只有跳進河裡游掉一身熱氣了。

正當我們一邊開冷氣,一邊對北極熊心懷愧疚的時候,中世紀的人們雖然不太可能擔心對地球造成破壞,但他們的煩惱或許更具威脅性:瘟疫、乾旱、火災。熱能帶來的好處和危險幾乎是等值的,包含城市村鎮,「天乾物燥、小心火燭」都被視為國家級的管理重點,鬧區的木造房、鄉下的森林,皆可能輕易遭野火毀滅。

時至今日,人類真的已經克服氣候帶來的影響嗎?恐怕未必。中世紀會透過慶祝仲夏節,表達對夏季的感恩與敬畏;也許我們該反思的是,該如何傳承舊節慶精神,保持對大自然的尊崇,以求更長遠的共生吧。

●本文作者為Podcast頻道《時間的女兒:八卦歷史》主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邱瀟君/陪審團驚魂

繽紛編輯室/話題徵文:哎呀,搞錯了

李奕萱/燒毀憂鬱!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奇妙慶典

金玉涼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