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霖/河溪鯊場

河溪鯊場。今日登場/李政霖
河溪鯊場。今日登場/李政霖

縱然溪畔的我們第一眼總是注意到「游魚」,然「鰭踏實地」的底棲魚類,才是台灣北部、東部小型溪流的特色。牠們大部分屬於鰕虎科,亦有塘鱧、鰍類、小鰾鮈一族,是一群經常靜靜地「沉」在溪床底部的魚。

鰕虎是台灣「洄游」樂章的主旋律。始祖來自海中,並且有大量的部族還保有對海的依賴,幼苗期必須在沿海成長至一定程度,才進入淡水河溪。有些在下游即可安身立命,有些則追求特殊棲位,需要溯至上游,這個生活史型態,被稱作「兩側洄游」。

在鰕虎的日語漢字名稱裡,經常有「鯊」字,只因牠們身形大多修長呈棒狀,如同鯊魚般擁有醒目的背鰭與水平的胸鰭,好幾個常見物種(如禿頭鯊屬)更擁有前突的鼻部與向下的嘴,故稱「鯊」。

其實鰕虎血緣與鯊天差地遠,那些像鯊的鰭,絕非鰕虎的註冊商標,腹鰭才是……但,腹鰭呢?觀察日本禿頭鯊兩片胸鰭之間的胸膛,有著一圈肉質的吸盤,那正是牠的兩片腹鰭癒合生長而成,若將禿頭鯊放置在濕潤掌心,可以感受到牠的腹鰭一張一縮的吸力,甚至可以倒掛著不落地。

腹鰭吸盤進一步明示,由鰕虎主演的台灣的「洄游現場」並非魚群逆流竄游的畫面,無論旁邊是否有蔣公,實際上經常是:一群小鰕虎在水下伺機而動,當肌肉蓄滿力量、水流恰到好處時,縱身起飛,到達大型塊石的落差前方,一個噴躍出水,加入大群如水蛭般擠在濕潤石面上的同伴中,利用腹鰭特化的吸盤,一毫米一毫米地往上扭……不出一時辰,就可以攻頂,進入下一「階段」。

不瘋魔,不成活,在鰕虎的世界,此「活」,也是字面上的「存活」,如吉他老手的指腹化為硬繭,鰕虎練了千萬年,練到氣質古怪,肢體畸變,從此不再像一尾平凡的魚,終於將海的旋律,搬演到陸域的新舞台。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周思齊/將你我圈在一起的象圈圈

劉彥辰/你的名字

騷夏/奴隸的編號

金玉涼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