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ily Chan/那蘑菇不是真的

那蘑菇不是真的。今日登場/Emily Chan
那蘑菇不是真的。今日登場/Emily Chan

從前剛開始流行臉書遊戲,我沉迷過「開心農場」、「Pet Society」和「餐廳城市」,發現自己一旦開始,便愈玩愈認真,到頭來變成奴役自己,繼而心累並懷疑人生。有了自知之明後,手遊「寶可夢Go」興起,我猶豫了很久才戰戰競競地入坑。

初次體驗「寶可夢Go」虛實交疊的世界,覺得新奇又讚嘆。當年曾跟認識與不認識的人,為了收服某隻虛擬怪獸,拿著手機衝上街頭,彼此之間惺惺相惜的默契甚為微妙;亦為著追捕罕見的怪獸,假日遠赴陌生景點。現在回想,也算是珍貴的集體回憶。可是,最終我又玩到有點身心疲乏而棄玩,此後看起來再吸引的遊戲,我敬謝不敏。

這幾年對電玩已心如止水,虛擬的東西統統不養,只養自己。我用智能手錶配合手機App,觀察分析自己活動的各種數據,竟也樂在其中。我喜歡散步,發現一個以步數賺取虛擬貨幣的App,累積到的虛擬錢幣,居然能兌換真實的禮券或做慈善捐獻。我就曾經用積攢下來的步數,捐了250公斤糧食給冰島的白鯨保護區。

朋友因為知道我愛散步,向我介紹一個以走路為主題的手遊。我盤算,這樣子我走每一步路,同時消耗卡路里、做善事、換取遊戲佳績,一雞三吃,何樂不為?安裝後發現,這遊戲亦由寶可夢的公司開發,並沿用當年架設的AR(擴增實境)世界。真實的我操控虛擬的我,帶領一隊古怪的小精靈,一邊走路一邊種花,偶爾派出精靈小兵攻打蘑菇以獲得獎勵。這個遊戲主要靠步數晉級,另外也考驗玩家養兵與管理資源的能力。

暌違手遊數年的我慶幸,人的日子是沒有白過的,現在我已具備足夠定力,可以投入遊玩而不會難以自拔了。這份抽離讓我前所未有地清晰看到,遊戲系統如何精確鋪陳各種小獎勵,巧妙勾住玩家腦中的多巴胺(獎勵迴路),並適時用「稀有、限定、挑戰任務」等把戲激發慾望。

我一邊玩,一邊體察心情的細微變化:遇到機會時的興奮緊張、憑實力或運氣獲得獎賞的快感、誤判或錯失良機的扼腕、想要得到更多的貪念與好勝心、發現自己表現過人時的自信、友伴互助互惠的情誼……然而種種真切的情感,卻都基於一個虛構的世界。

我覺得虛實交織的遊戲特別耐人尋味,活脫是同個空間的不同次元。比如我走進郵局,眼前是安靜無人的信箱和提款機;打開遊戲,原地卻有幾個玩家正熱烈圍攻一個巨大蘑菇,我點一點偵測道具,畫面立即浮現隱藏於郵局四周的水果禮物。同一地點,那個維度的我派遺小精靈去撿收水果,這個維度的我,站在郵局盯著發亮的手機微笑。

原來清醒地玩遊戲是這種滋味。就算明知幕後有個系統在掌管一切,也能順流投入,享受情感與慾望的起伏,驗證自己的能力和運氣。然後關掉屏幕,把手機收進口袋,那個世界掙得的資源和成就又如夢幻泡影。我好像終於學會怎麼玩遊戲,不再被遊戲玩了。而所謂現實人生,也不過是個更精微、更迫真的虛擬遊戲吧?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徐正雄/便車驚魂記

丁名慶/雖然是平行世界,還是可以互相靠近看看

【繽紛講座】那些畫裡的人都有病:醫師的跨時空看診

一句好話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