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繁殖季的美麗與哀愁

遇到人猴衝突,許多人的第一直覺是「台灣獼猴的數量太多了」,實際狀況真是如此嗎?

每年的十月到隔年的二月,是台灣獼猴的交配季節,四到六月是牠們生寶寶的時候。獼猴寶寶的胎毛為黑色,頭髮會自然中分,相當可愛,但長大不是容易的事,牠們出生第一個月的死亡率高達22%(此數據為人稱「獼猴爸爸」的林金福老師,從1996到2006年間做的十一個獼猴社群調查,所得出來的結果)。一年只繁殖一次的台灣獼猴,其實沒有那麼會生,儘管和人類一樣也有生下雙胞胎的機率,存活率卻通常更低。

為什麼我們會有「猴子很多」的既定印象呢?主要是人們不斷往山區開發,兩邊生活空間愈來愈重疊的緣故。以「猴子在登山步道出沒,驚嚇到遊客」這樣的事件來看,若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不也能說是「人類跑到猴子的家」?

獼猴的數量沒有大幅度變動過,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限縮了野生動物的空間。「棲地破碎化」使得猴群間不易交流,基因多樣性下降,後代不僅有遺傳基因缺陷等問題,小猴子甚至可能不滿一歲就夭折。

2019年台灣獼猴從保育類名單中除名,上述問題之外,又多了私養、獸夾等威脅。先天與後天的雙重不利,數量是很難暴增的。

在台灣,有些人期待見到獼猴,有些人則希望牠們不要出現在眼前。然而,無論是期盼或反感,同在這一片土地上,要把猴子趕走或把人趕走,都是不太可能的事。現階段較為可行的辦法,或許是讓我們更認識這群台灣唯一靈長類動物,理解牠們的行為,進一步尋找彼此的相處之道。而若我們借鏡國外,會發現日本嵐山獼猴公園以及長野地獄谷,有確實的遊客規範,禁止園區內飲食、不能提塑膠袋等,亦是在試著尋找人猴間的平衡。

都說猴子很聰明,人應該是比猴子更為聰明的動物吧?應該能比猴子做到更多事情?倘若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其經驗說不定可用於其他野生動物的難題上。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邱瀟君/歐巴馬的朋友

勒虎/逃離地下社會:遊古芝地道記

金玉涼言

朱玲/那段苦中作樂的租屋歲月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