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瀞仁Jill/不分年齡的阿嬤魂
最近收到一筆給阿富汗的捐款,來自美國灣區一所小學,美金一百二十元(約台幣三千多元),是信用卡捐的,上面署名某某小學四年級同學。在美國的非營利組織工作,我們每天處理的錢都是這個幾千、幾萬倍,但同事特別把這筆捐款截圖下來,分享在總部群組裡。大家都融化了。「一百二十元不知道是怎麼來的,是義賣嗎?幫人家洗車嗎?還是零用錢?小學生有信用卡嗎?是特別拜託哪個家長或老師代捐?」大家都很好奇。「而且是捐給阿富汗耶!」我覺得訝異,這是一般美國人不會特別注意(甚至不太喜歡)的國家。
我想到一年多前,立陶宛捐給台灣兩萬劑疫苗之後,台灣人對這個不熟悉的國家的報復式回禮:買爆巧克力和啤酒、有老闆一次送了四萬多盒小泡芙,還有捐爆對方多個社福團體。後來有媒體追蹤這件事,發現我們竟然在十天裡捐了人家十四年才募得到的錢!有朋友開玩笑地說:「全台灣的阿嬤魂都來了。」不只是有種冷叫阿嬤覺得冷,阿嬤什麼都要管--東西夠不夠吃、是不是吃太多、最近好像變瘦了、好像變胖了、是不是變黑了、是不是變白了、氣色不好是不是都熬夜用電腦、錢夠不夠、在外面吃東西不營養啦回來阿嬤幫你補一下、有人這麼照顧你怎麼好意思,這個你拿去給人家說謝謝……
阿嬤魂好像不分年齡,我知道的捐款者裡面,也有還在念小學的孩子。他是用了自己存很久的零用錢,請媽媽幫忙上網捐的。年紀這麼小就有阿嬤魂是怎麼一回事?「人家送東西給我們,我們也要幫忙人家啊,怎麼了嗎?」他理所當然地這樣說,害我一時之間有點無言。「那你知道立陶宛在哪裡嗎?你知道你的錢是送到世界地圖上的哪個地方、做什麼嗎?」我反問。「有人送禮物給你,他住在哪裡很重要嗎?」這樣說好像也沒錯。整天把關捐款的責信、效益、法規的我,從孩子眼中看到不太一樣的世界。他們有一種超脫的特殊濾鏡,用我們沒想過的角度,看待這世界的美好與不美好。
為什麼會有戰爭、為什麼有貧窮、地球暖化怎麼辦、用流刺網好不好、槍枝管制要到什麼程度、我的團隊表現不好怎麼辦……我開始去「請教」孩子們。當然,他們的答案大多時候過於單純理想,不一定是最實際的作法,但總會讓大人心裡通過一股暖暖的電流,好像知道了該為什麼樣的世界努力。溫柔的孩子長大後,希望會是溫柔的大人。而身為在現實中戰鬥的大人,在非營利組織工作的我們,或許是特別幸運的一群,總是經手不同的溫柔。
●本文稿酬捐贈台灣黑熊保育協會,謝謝你們播下關懷生態的種子。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