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瀞仁Jill/盧26塊錢的富翁

我的工作是在美國募款,捐到亞洲23個國家和地區的非營利組織。我的客戶是美國的個人和家族基金會,成立基金會是美國有錢人中常見的避稅方式,所以我幾乎每天都在接觸這些有愛心的富翁,或是他們的律師、會計師、財務顧問。他們的財富多到我難以想像,身為普通上班族的我,剛做這份工作的時候,發現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數字只當數字,才不會整天被那麼多零嚇到身心失調。又因為需要保密的工作特質,我們的同溫層很薄,無論是合作夥伴或競爭對手,我們能說的不多。

印象深刻的,是某次一個外部合作夥伴竟然忍不住講到他的客戶。他在紐約,主要服務大額捐贈者,捐款底限是三百萬美金。「妳知道嗎,我的捐贈者要捐那麼一大筆錢,他剛剛竟然花了半小時,跟我『盧』26元美金的手續費。」這種事情其實不算罕見,我認識的有錢人也都精打細算又重視效益,我已經習慣從他們的角度看事情。「半小時還好吧。」我淡淡地說。「不,妳不懂,這已經是第三個禮拜了!」螢幕那端的夥伴,臉皺成一團、從喉嚨深處發出哀號:「我可不可以直接給他26元,請他放過我。」

這有點毀我三觀了,如果有辦法一次捐三百萬美金,他的時間應該很寶貴吧?我還記得以前某個老闆鼓勵我:「妳要有野心成為那種連彎腰撿鈔票都算浪費的人,因為那彎腰的一秒,妳可以創造鈔票十倍的收入。」這種境界我難以想像,我如果在地上看到鈔票不僅會撿起來,還會花時間跑一趟警察局。但那是我啊,有錢人不會這樣吧,花三個禮拜盧26元是怎麼一回事?

我左思右想、經過幾輪的旁敲側擊請教之後,發現有錢人真的跟我們想得不一樣(雖然這件事大家早就知道了)。那26元的差別是來自手續費的計算公式雙方認知不同,之所以會花這麼多時間,因為這是「結構性的差異」。在他們眼中,這或許比單一事件(如輸入錯誤)差26萬元還嚴重,因為會影響到以後每一次交易、每一筆捐款。這次「只是」三百萬美金,如果他們未來十年內要捐三億,或是遺產要捐三十億呢?當然這是他們的捐款,最後只會有去無回,但正因為是要幫助社會,他們更是斤斤計較,希望用所有方法確保這份善意可以長長久久。

知道這樣的差別之後,我好像對世界有了不同的看法。錢是中性的工具,重點是怎麼用而已。錢很多不代表他是壓榨他人的既得利益者或是邪惡帝國派來的、計較錢也不代表小氣或吝嗇;如果在不為難他人的情況下謹慎計較,也只是表示他很在乎而已。話說回來,我不會再說任何人盧了,不管是收集折價券、對信用卡折扣斤斤計較,或買菜請老闆送蔥,都是走在成為富翁的路。對吧?一定是的吧!

●本文稿酬捐贈「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請讓我們都成為正大光明的富翁。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張瀞仁Jill 青春名人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范廣元/成為永恆的光

好酸霖/髮旋

李亞琪/女孩不哭

情書簡訊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