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夏/通往彼端的路徑

林薇晨《彼女的日復一日》書影。(圖/九歌提供)
林薇晨《彼女的日復一日》書影。(圖/九歌提供)

推薦書:林薇晨《彼女的日復一日》(九歌出版)

「一個作者能夠如何敘述自己涉足非典型親密關係而又免於來自社會與自我的恥感?」

林薇晨在散文集《彼女的日復一日》中的作者後記這樣寫道,彷彿為從頭讀來到末了讀者心中可能掀起的波瀾與漣漪都先預想了無數次,並且以自問自疑與自答(我不願用自省這個字眼來詮釋這些文字,否則未免太輕率看待作者的坦白)將仍舊未能從雲裡霧裡走出的讀者,再補一記遠方響雷,讓人忘了走出這雲霧中。

《彼女的日復一日》源自長篇散文〈彼女日誌〉中所述的時間軸,擴散成各種樣貌的篇章,且由於對非典型親密關係的隱藏,因而皆以「她」來指稱,直到末篇的〈彼女日誌〉中,「她」才終於成為「我」。兩個字之間的轉換在文中除了展現出視角的對比,隱含在其中的還有難以計數的時間。林薇晨將其簡約成十年,但讀過這一遭,足以教人白頭,彷彿前世與今生這般遙遠。

書中安排先以倫敦登場,年輕的腳步走在異國的街頭,無處不新鮮,字字句句都顯露出林薇晨的聰慧。她有著年輕世代的眼界、能力與自信,信手拈來都能成佳句,滿篇耀眼奪目。然而繼續讀下去,才知道原來還有著另一個祕密平行時空,就在手心的小小螢幕裡。

因此,整本散文集的重點在於「藏」。

由於非典型親密關係,與戀人不能以正常的形式交往(如果有所謂的正常),所以凡事皆得藏。先是將「我」藏成了「她」,又將地點與他者的具體形貌都藏去,並且在家人與朋友面前更是藏了又藏。藏無可藏的,就寫在紙上,但仍不免要藏起太多清晰的線條,因此造就了疏離與模糊的文字印象,意外地與林薇晨捕捉意象時的那份精準產生巧妙對比,是為層次的趣味。

而這份藏的意圖又彰顯在小小的螢幕世界裡,那是通往彼端的路徑。無論是打工休息時間,躲到無人之處和遠方的「他」透過手機交換生活,或是來到了倫敦,仍掛記著手機裡的「他」。彼女的起點甚至也是透過電腦螢幕上,兩人以筆友形式展開對話、交換日常而後成了「我們」。林薇晨無形中在整本散文集中演示了現代人大多數時候的戀愛型態,且已無關乎典型與非典型。

我們的愛人總是在螢幕的另一端,是以我們終日等待不知何時會傳來的震動、反覆讀著過往的訊息、複習舊照,愛著人的那顆心因為這些被留存下來的記憶體而超載。然而刪除又是一番工夫。因為太容易留下,記憶長腳一般四處散落,甚至會主動回頭來相認。

不知不覺間,戀人們都像是對著水邊倒影投遞深深愛意的納西瑟斯,常常形單影隻地深情凝視螢幕,將那端傳來的每個符號、文字擴張成更多的想像,無法自拔。這是屬於當代的孤寂愛戀。無怪乎林薇晨在〈彼女日誌〉尾聲寫道:「在愛情裡,所謂的我們,永遠都是我與複數的我自己,而與任何人都沒有關係。」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散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宋文郁/卸下達姆的面具:訪插畫家余嘉琪

馮傑/七歲會炸油饃

煮雪的人/內華達的牛肉麵

李進文/足球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