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金慶/村上春樹的藝術風格及其新作:《城與不確定的牆》

《東尼瀧谷:數位經典版》劇照。(圖/光年映畫提供)
《東尼瀧谷:數位經典版》劇照。(圖/光年映畫提供)

▋設置一個「沒有意義的世界」

當你閱讀村上春樹的作品時,總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之所以說不上來,並不是因為感受不到,而是相反地,此刻你全身心地進入了某種世界。在他描繪的筆觸裡,彷彿一切都很日常,一切都很平淡,甚至可以說不存在「意義」這個維度。

通常,不論我們從事某個活動或進行某個思考時都需要某種意義指向。然而,當你閱讀村上春樹,最讓人感到驚豔的,就是在那裡不需要特定的意義指向,可是你還是走進那個世界,越走越深。那種閱讀經驗是純粹地跟著文字一路走下去,彷彿只是隨著他的敘事讓某些經驗流經你,而過程中不去抓取,在那種流經中漂流著、感受著。

在他大多數的筆觸中,似乎是抹去了時間感,拿掉意義,高度動用極官能性或物質性的描繪,然後在故事最後的結尾處關閉一個世界時,你才猛一驚醒自己被迫與某個熟悉的生活世界告別。讀者常在村上春樹的小說結尾時意識到這種強烈的告別感。

因此,當我們問:「村上春樹的小說經營了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種可能:正是這樣一種「沒有意義的世界」,或說,是這樣一個你不會去問它的意義是什麼的「那個世界」,才是我們真的被安置、被安頓,以至於連去追問意義這件事都顯得多餘的那個世界。這讓人不禁想到:難道,這不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家」嗎?

所謂的「家」,其實就是一個我們置身其中,而從不會去追問過意義的存在。它對我而言如此理所當然,就像蝸牛不追問牠身上的殼,魚從未思考牠所置身的湖水。

▋村上春樹小說的時代轉折

如無意外,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支撐日常生活的那個存在,到底是什麼?也因此,一旦看似沒有意義的日常世界離開我們時,意味著背後支撐我們的生活情境也跟著動搖,也因此隨之而來的惆悵與失落感揮之不去。這是因為在那一切剝離的時刻,我失去的不只是一個我熟悉的世界,還包括存在於那個世界、那個時刻的我。它們都一起走了,再不會回來。

因此,村上春樹小說在東亞國家走紅的時間點,通常是在那個國家劇烈經濟轉型的階段,在那樣的日子裡,人們在意識上奔赴著五光十色的進步,而在深層無意識裡還眷戀著曾經的歲月。有一個我搭上了那個喚做現代化的高速列車,而另一個我則似乎永恆駐留在現實之外的精神原鄉。

也是在這樣的意義下,村上春樹的作品看似獨立於社會之外而設置了虛構的世界,可是骨子裡的關懷卻一直在回應我們眼下的生活。所以,你可以清楚感受到在村上春樹許多的作品裡,比如《挪威的森林》、《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比如《聽風的歌》或《尋羊冒險記》,比如《國境之南、太陽以西》和《發條鳥日記》,幾乎在村上春樹的每部小說裡都有某些我們無法形容的東西被永遠關上,再也無法回去了。在那裡,有個世界終結了。

然而,讀者所熟悉的那個村上春樹,似乎隨著九◯年代的結束而過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西元2010年左右開始的《1Q84》、《刺殺騎士團長》以及即將在台灣出版的新作:《城與不確定的牆》,這時我們感受到的不再是終結或告別,而是永恆的孤寂。

這裡存在一個時代的轉折。

在我們後來的人類社會裡,時間消失了。時間曾經像野草那樣在緩慢的夏天裡熟成,時間也曾像機械流水線那樣無情的加速。可是在今天,另一種時間體驗降臨在我們身上,那是一種不像時間的時間感:時間的空間化。

▋書中的兩個世界都是當下

我們正在經歷高度現代化的另一個超階段,我們進入一種看似現實世界天天充滿變化、生活一再破舊翻新,但我們內心深處似乎知道這一切的變化其實是虛幻舞台的文明階段。

沒有入口、沒有出口、載浮載沉。感覺上雖然時間的轉速飛快,但事實上卻是靜止不動的。這就好像被拋擲在一個無限延伸的商業展示專區,你看得到的只是現成品無限次的排列組合,並且要強迫說服自己的心靈相信那裡存在什麼樣新鮮的東西才能活下去,可是同一時間你早已明白這個世界的結構原則本質上就是抵禦革新的發生。

大數據時代後的世界讓我們更能感受到這種過度符號化的態勢,我們不只是活在一連串數字編碼而失去真正的時間感,而是從日復一日的生活實踐中感受到我們生活以及我們自己的本體就是編碼性存在。

這樣的時代特質就反應在村上春樹的《城與不確定的牆》,這部小說的結構很接近村上早年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但最大的不同在於本尊與影子再分不出誰為原本、誰為副本的差異性,並且各自獨立也不影響其存在性質。時間感消失了,書中的兩個世界都像是活在永恆的當下,往前往後挪移都不會有所變化。

《城與不確定的牆》平裝本書封。(圖/時報提供)

▋那道不確定的牆在哪裡?

村上春樹這本《城與不確定的牆》初稿早在1980年就完成了雛形,可是直到2020年他才覺得自己有了某種駕馭作品的能力,這絕非偶然。依我之見,這和時代氛圍的變化有很大相關。改寫過程中,曾經村上春樹自己也一度以為《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就是這部作品的完成品,可是在〈城與不確定的牆(後記)〉村上明確表示,兩部結構內容很像的作品可以作一個對應、並列,互補,但絕不能「覆蓋」過去。

不同於《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在《城與不確定的牆》裡,城的存在與牆的功能不再具有完全禁閉、阻隔兩個世界的作用,可是我相信任何閱讀這部作品的朋友必定能感受到,那種更無形的禁閉作用,無時無刻不存在於書中的每一個字裡行間。因此,閱讀過後,不禁讓人要對書中的世界以及我們眼下的生活進行哲學反思:那道不確定的牆在哪裡?我們是真的走出去了?還是永遠的被駐留原地?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聚焦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 小說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羅青/武夷九曲漂流記──漂來一首「五七言自由體」(上)

陳輝龍/《堅持到底!》麥克斯·羅奇《 We Insist! 》subtitled Max Roach's Freedom Now Suite

家柴萬罐/第一次笑

果子離/那個讓我溺水的人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