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立峰/紙本書裡的宮﨑駿

說起宮﨑駿的動畫,從1982年的《風之谷》,到與高畑勳、鈴木敏夫成立工作室之後的《天空之城》、《龍貓》、《魔女宅急便》,直到近作如《風起》、《蒼鷺與少年》等,總是能引發話題。也因此與宮﨑駿、吉卜力工作室相關的圖書還不少,此處介紹幾本我讀後覺得頗有趣味的作品。

杉田俊介《宮﨑駿論:眾神與孩子們的物語》(典藏藝術家庭出版)最有論文之況味,將宮﨑駿與吉卜力的幾個時期,以「成熟與衰敗」、「廢墟與複製」等章節標題命名,對動畫裡的隱喻,現實世界的文化脈絡與外緣語境也有諸多著墨。光是論宮﨑駿的重要意象──「飛行」,就可看出作者的慧眼獨具:「宮﨑駿動畫的世界裡,總是充滿著在空中飛行或浮遊的開心、喜樂和歡愉(娜烏西卡的海鷗飛行器和戰鬥機、希達的飛行石、龍貓和貓巴士的浮遊、魔女琪琪的掃帚和地板刷、千尋和白龍的浮遊、霍爾和蘇菲的空中散步……)」(頁64)

我自己第一部看的宮﨑駿動畫是《紅豬》,一個中年危機的反法西斯飛行員,與牠駕駛著螺旋槳戰鬥機的浪漫主義動畫,此外說到飛行,《風起》以及靈感來源的堀辰雄原著《風起》也值得一提。小說《風起》(新經典文化出版)寫新婚妻因肺結核住進療養院(這讓人想起《龍貓》裡的設定),而作者在山林幽居照看,卻始終感受死亡威脅之迫近。這是典型日本近代文學的愛與死辨證,但與「風起了,唯有努力生存」這詩句恰如其分有所互文。這部小說屢次登上日本中學課文,在宮﨑駿的改編裡,堀辰雄的小說與零戰發明者堀越二郎的故事,草繩灰線、匯合成新的主題。這可能來自宮﨑駿對飛行意象的情有獨鍾。

如今的吉卜力工作室已經不僅是動畫製作公司,更有美術館等等成了觀光名勝,這個IP從幕前到幕後,再到實體,如傅柯如布希亞說的:電影成了擬像,電影院成了異質空間。關於吉卜力工作室的歷史與文化象徵,此處再推薦幾本著作──史提夫.艾伯特(Steve Alpert)的《讓全世界認識宮﨑駿:一個外國人在吉卜力工作室的回憶》(行人出版),主題較偏向藝術設計與商業行銷,作者曾任吉卜力高階主管,書裡談到工作室與皮克斯的合作,東西方思維的不同,以及吉卜力作品在北美與亞洲各國的行銷,以及製作英語版本配音等等的眉角。另外一本由《攻殼機動隊》作者押井守所著《暢所欲言!押井守漫談吉卜力祕辛》(台灣東販出版)則是爆了各種宮﨑駿的料,譬如宮先生就是天然呆的老爺爺,或內在矛盾、扭曲等等,讓我們一窺動畫家間的情誼與交遊。

李政亮《從北齋到吉卜力:走進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歷史》(蔚藍文化出版),則是偏向人文社科的史料介紹,作者從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寫起,一路來到《原子小金剛》、《怪醫黑傑克》的作者手塚治虫,《鬼太郎》的水木茂,《名偵探柯南》與《烏龍派出所》,最後收束於平成時代的動畫巔峰吉卜力工作室。我覺得這樣的大脈絡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這些經典,這些大作,往往都不是橫空出世,都需要漫長的積累與準備,從論述,到文學,到次文化,到影視,每個環節都不只仰賴天才,也必須擁有資源與團隊作為後盾,如沙漠澆水般耗費無用之功,直到作品水到渠成。在後宮﨑駿時代,如新海誠、細田守等新一代動畫大師,頗有接班的氣勢,然而就像「起風之時,唯有努力」的隱喻,經過一代代人的傳承,所謂大師才能於焉降生。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聚焦宮﨑駿 宮崎駿 吉卜力 當代文化現場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林俊頴/熱天午時

聯副/許悔之作品〈上邪新注〉

廖偉棠/四月

探照燈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