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坊/與否定共生

吳億偉《我的不是我的》書影。(圖/時報提供)
吳億偉《我的不是我的》書影。(圖/時報提供)

推薦書:吳億偉《我的不是我的》(時報出版)

超現實畫家雷內.馬格利特畫了一支褐色菸斗,卻在底下寫著:「這不是一個菸斗。」「不是」的語氣最能引人疑竇:為什麼不是?如果畫上的菸斗不是菸斗,那什麼才是?否定的語法也是法蘭克福學派的最愛,無論是有形的事物,還是無形的概念,兩者都非絕對的實存,我們不能只以概念論物,物也不能用既有框架來指涉。說到底,真理總在不斷的否定辨證中逐漸清晰。吳億偉《我的不是我的》,便是一本由否定作為書寫動力的散文集,作者分別列舉了四個被否定的領域:他的時間不是他的,身體不是他的,空間不是他的,連語言也不是他的。既然如此,吳億偉究竟是誰?他擁有些什麼?

首篇散文〈平行宇宙的你〉,揭露了作者的雙主體結構。敘述者「我」時時和「你」較勁,只有「你」過得不好,現在的「我」才會有價值。宛若電視劇《荼蘼》裡的A/B兩面人生:選了安穩A面的人,卻幻想自己在B面自由揮灑的樣子;選了B,卻心知肚明A才是家人的期許。只是,如果現在的生活順遂,又何須被過去的「你」所糾纏?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作者選擇了一條勇敢的B面人生。從此,長夜漫漫路迢迢,耗盡青春歲月。時間的無情流逝,成為書裡最大的嗟嘆。

吳億偉在還不識德文的狀態下,勇敢飛往德國海德堡就讀博士班,他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超乎常人。但與其他挫折相比,作者對時間的觀察特別細膩。他說:「我述說的失敗,就像太空人困在延宕的時空裡,徒勞地在停滯裡尋找進展。」這種「時間被拉長」的迷惑感恐怕是所有學術人都經歷過的夢魘。若「上岸」一詞用來形容已找到正式學術教職的人,那其他的便是仍在大海裡漂浮的迷途小舟,彷彿只有靠岸的瞬間,才能將遊歷的經驗兌換成踏實的時空座標,自己的存在才忽然被看見。

這本散文最好看的地方,便是作者以不扭捏不遮醜的率直心態,深刻剖析了各個階段的心境。他的人生轉向,他在各個城市國境間的輾轉漂泊,以及他所面對的中年病痛等等,雖是悠悠道來的口氣,但鋪陳的卻是風起雲湧,物換星移的際遇。其中,〈衣櫃:母後一年〉與〈煮食:母後二十年〉兩篇文章並列對比,更讓人感到悵然。後者回溯母親病後,從原本的廚神變成了暗黑料理師,等到作者自己在異國下廚,才理解母親當時心裡的空缺。遲到的感悟,帶來雙倍的感傷。

儘管此書常揮著「不是」的否定手勢,但我在關於奧斯汀的幾篇文章中,讀到作者篤定的安適感。不管是與房東老太太溫暖的互動,或是描寫窗外的鹿群,這些片段都如此晶瑩剔透,閃閃發光。無需辨證,這已是人生珍貴的實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散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潘家欣/回首來時路,遙望明日光

祁立峰/重層的怪談物語

柏森/從萬有逆流至「無」

劉思坊/與否定共生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