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雀/阿根廷文學獎巡禮:在黯淡與絢麗之中搖擺的文化大國

朵托尼咖啡廳(Café Tortoni)自1858年開張至今,依舊門庭若市,波赫士當年不時到此參加藝文沙龍。(圖/取自維基)
朵托尼咖啡廳(Café Tortoni)自1858年開張至今,依舊門庭若市,波赫士當年不時到此參加藝文沙龍。(圖/取自維基)

▋白銀之國

在拉丁美洲國家之中,應該是最戲劇性的一國。國名取自拉丁文「argentum」,係白銀之意;另外,由兩條河所匯集的一個寬大河口,也被命名為「白銀之河」(Río de la Plata,音譯拉布拉塔河),顯示當年征服者對名利的渴望。

十九世紀中葉以降,歐洲新移民紛紛湧入阿根廷,無論義大利人、抑或波蘭人,無論烏克蘭人、抑或猶太人,全沿著「白銀之河」,進入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找尋新生。據信,這些甫自歐洲移入的新移民,為了排解語言隔閡和生活潦倒的壓力,而到碼頭附近的銷金窟尋花問柳,並在手風琴的伴奏下與青樓女子跳起煽情舞蹈,有時缺乏女伴,兩個大男人或相擁而舞、或相爭格鬥,藉情慾的昇華忘卻離鄉背井之痛,久而久之衍生成探戈。

二十世紀初,阿根廷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政府不僅投入各項公共建設,極力將阿根廷帶向現代化,也落實普及教育,促進藝文蓬勃發展。彼時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十分風光,是美洲的第二大城,僅次於紐約。1920年代的阿根廷,正如其名,名列世界十大富庶之地,社會菁英經常赴歐洲度假,闊綽奢華程度羨煞了歐洲人,巴黎社交圈甚至將阿根廷人視為財富的代表,而流傳著一句用詞:「如此富裕儼如阿根廷人。」(Tan rico como un argentino)

自殖民時期起,阿根廷在彭巴草原發展以畜牧業為主的草原經濟。廣袤的彭巴草原乃高卓(gaucho)人的家園,高卓人(或譯為高喬人)為西班牙人與原住民的混血人種,鎮日與牛馬為伍,善於馬術,以肉品為主食,有飲瑪黛茶的習俗,生活行事獨特,歌舞天賦與生俱來,而蔚為高卓文化。簡言之,高卓文化即牛仔文化。長期以來,阿根廷社會認為城市象徵文明,鄉村則代表野蠻,在文明/野蠻二分法的作祟下,高卓文化一度遭鄙視,卻悄悄影響了文學、音樂與藝術。詩人艾南德斯(José Hernández,1834-1886)的《高卓人馬丁.費羅》(El Gaucho Martín Fierro)寫出高卓人豪邁不羈的性格及追求自由的天性,自此「馬丁.費羅」一詞象徵阿根廷人堅毅不拔,也成為文壇重要符碼,甚至被用來為文學刊物命名。

在政治上,貝隆(Juan Domingo Perón,1895-1974)總統掀起「貝隆主義」旋風,令當時的工人階級為之瘋狂;第一夫人艾薇塔(María Eva Duarte Ibarguren,1919-1952)締造個人神話,要阿根廷別為她哭泣;軍政府以防範左派為由,發動所謂的「骯髒戰爭」(Guerra Sucia,1976-1983),三萬多人因此失蹤;軍政府意圖占領英屬福克蘭群島,藉此提高聲望,卻引發英國反擊,阿根廷不幸戰敗,軍政府也跟著倒台。一連串歷史件事讓富庶的阿根廷一蹶不振,經濟數度崩盤。目前,阿根廷通膨率高達三位數,白銀之國已黯然蕭瑟。

豪爾赫·路易斯·波赫士(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攝於1951年。(圖/取自維基)

▋文風鼎盛

197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庫茲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1901-1985)有一句名言,即:世界上只有已開發國家、未開發國家、日本及阿根廷四種類型國家。意指阿根廷的政經情勢變化莫測,戲劇性十足,讓經濟學家、政治學家和國際政治觀察家感到不可思議。

阿根廷雖然曾陷入軍事獨裁與經濟危機的泥沼中,但綜觀整體表現,相當不俗。截至目前,已誕生五位諾貝爾獎得主:一位化學獎、兩位醫學獎及兩位和平獎。不過對阿根廷而言仍有遺憾之處,文風鼎盛,卻尚未有巨擘戴上諾貝爾文學獎桂冠。

阿根廷人對運動與文藝的喜愛絲毫不受政經情勢的影響。在足球面,馬拉度納(Diego Armando Maradona Franco,1960-2020)曾颺起青春的狂妄,出神入化的球技贏得喝采;足球明星梅西(Lionel Andrés Messi Cuccittini,1987-)不僅寫下傳奇,更締造難以突破的多項紀錄。探戈之王卡戴爾(Carlos Gardel,1890-1935)歌聲婉轉,令歌迷怎能不如癡如醉,那首名聞遐邇的〈一步之遙〉(Por una cabeza)即由他作曲並親自錄唱。至於文學創作,阿根廷孕育出多位享譽國際的大文豪,例如:萊奧波爾多.盧戈內斯(Leopoldo Lugones,1874-1938)、維多利亞.歐坎伯(Victoria Ocampo,1890-1979)、亞芳西娜.斯托尼(Alfonsina Storni,1892- 1938)、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薩巴多(Ernesto Sábado,1911-2011)、科塔薩爾(Julio Cortázar,1914-1984)、畢歐伊.卡薩雷斯(Adolfo Bioy Casares,1914-1999)、普易(Manuel Puig,1932-1990)、塞薩.艾伊拉(César Aira,1949-)……

自西班牙於1936年爆發內戰以來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少歐洲出版商為了逃離戰火而至阿根廷另起爐灶,促使阿根廷出版業蓬勃發展,進入黃金年代。例如:洛薩達出版(Editorial Losada)於1938年成立,翌年EMECÉ出版社(註一)、南美洲出版社(Editorial Sudamericana)等也相繼成立。不久之後,阿根廷取代了西班牙在出版界的地位,並攻占拉丁美洲市場,接著更乘勝追擊,於1943年舉辦為期一個多月的首屆書展,吸引八十萬人次參觀。發展至今,西班牙、墨西哥等西語國家的出版商皆至阿根廷設立分社,阿根廷文化大國絕非浪得虛名。

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儼然花都巴黎,咖啡館與書店林立,或者更貼切地說,布宜諾斯艾利斯是咖啡與文學之都。例如:朵托尼咖啡廳(Café Tortoni)自1858年開張至今,依舊門庭若市,被評為全球十大咖啡廳之一。波赫士當年就不時到朵托尼咖啡廳參加藝文沙龍,也經常於周六晚間到珍珠咖啡廳(Café La Perla)與朋友聚會。科塔薩爾則在倫敦城咖啡廳(London City)找到靈感,而踏上通往文學之心的魅力旅程,並創作出首部小說《獎項》(Los Premios)。另外,建於1919年的豪華歌劇院,曾是探戈展現激情與溫柔的舞台,走過近百年的風華之後,而於2000年改建成書店,如今被譽為世上最迷人的書店,的確,令人難忘的建築、香醇的咖啡,以及讓人眼花撩亂的藏書,滿足了熱情讀者的渴望。

在風光時,阿根廷的藝文活動十分活躍;在經濟萎靡時,藝文活動同樣精采。無論咖啡館,抑或書店,均是文人雅士談詩論藝之處,一杯咖啡、一本好書、現場樂團與舒適沙發,是文學愛好者的完美組合。

▋文學獎林立

1913年,阿根廷設立國家文學獎(Premio Nacional de Letras de Argentina),每年獎勵並表彰優秀作家,波赫士、畢歐伊.卡薩雷斯等作家曾獲得此殊榮。然而,阿根廷在2001年爆發經濟危機,引發國家文學獎暫停頒發的窘境,直到2011年才重新表揚傑出作家。好景不常,2015年頒獎過後,又停頓了三年,於2018那年同時頒發2016、2017及2018三屆獎項。之後,國家文學獎再度沉寂,令阿根廷文壇頗為沮喪。

幸好阿根廷不讓這項有110年歷史的文學獎就此消失,而於2023年重新公告國家文學獎選拔,表彰於2019至2022年間初版付梓或首映發表的五類作品,即:詩集、表演藝術、隨筆、民俗或探戈音樂、當代美學展覽評論。各類作品首獎獎金150萬披索(註二)、榮譽證書,以及一筆自六十歲起提領的終身養老津貼。二等獎獎金為100萬披索及榮譽證書。三等獎獎金為60萬披索及榮譽證書。佳作則頒發榮譽證書。

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文學獎(Premio Municipal de Literatura de la Ciudad de Buenos Aires)成立於1919年,係由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文化局所舉辦的一項文學表彰活動,以鼓勵文學、戲劇與音樂創作,如今已有百餘年歷史,與國家文學獎齊名。獎項分為首獎、二等獎及三等獎。以首獎獎金最高,並包含一筆終身津貼,以確保作家及藝術家有充實的資金從事創作。首屆文學獎於1920年頒發,由女詩人亞芳西娜.斯托尼拔得頭籌,波赫士、畢歐伊.卡薩雷斯、薩巴多等巨擘皆曾獲得此殊榮。自1978年起,該獎項不再年年頒發,而改為每兩年頒發。

1928年,在文學家萊奧波爾多.盧戈內斯(Leopoldo Lugones,1874-1938)的籌備下,阿根廷作家協會(Sociedad Argentina de Escritores)成立,波赫士等多位文學巨擘均曾加入該協會。阿根廷作家協會於1944年設置了「尊爵榮譽獎」(Gran Premio de Honor de la Sociedad Argentina de Escritores),係阿根廷文學界最高榮譽之一,每年表彰一位該協會的傑出會員作家,波赫士即贏得首屆尊榮。

1931年,阿根廷文學院(Academia Argentina de Letras)成立,旨在負責阿根廷官方語言(西班牙語)的教育,經常與西班牙皇家學院合作。阿根廷文學院除了建立阿根廷西班牙語的權威性之外,同時推廣文學,因而於1993年起設置文學獎,每年依序按詩歌、小說、隨筆三種體裁輪流甄選優秀作品,優勝者可獲得獎狀及勳章。

國家藝術基金會(Fondo Nacional de las Artes)於1959年成立,係隸屬於文化部下的一個自治組織,總部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其成立宗旨在於推廣藝術、文學與文化,並提供四類經濟支援,即:獎學金、補助、競賽及貸款,資助個人或團體投入文藝創作並實踐文化活動。在文學獎方面,國家藝術基金會每年獎勵五種尚未出版的體裁,即: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圖像小說、散文/非小說、詩歌。每種體裁各設有三個獎項:首獎35萬披索;二等獎25萬披索,三等獎20萬披索。小說家塞薩.艾伊拉曾在2013年獲得國家藝術基金會文學類藝術生涯獎,而近來他一直被列在諾貝爾文學獎可能奪冠的名單之中。

1974年,阿根廷作家協會、阿根廷圖書商會、阿根廷出版商會、西班牙書報商會等機構共同組成「圖書基金會」(Fundación El Libro),旨在培養閱讀習慣、促進當地與國際出版事業、推廣藝文活動、舉辦國際書展等,並依不同目的而設置了四類獎項。第一類為「書展基金會文學獎」(Premio Literario Fundación El Libro),每年甄選尚未出版的文學作品,參賽者年齡須介於18至50歲之間,除了阿根廷籍作家之外,亦歡迎在阿根廷居留逾五年的外國籍作家參賽。第二類是「阿根廷最佳書籍獎」(Premio Fundación El Libro al Mejor Libro Argentino),以表彰阿根廷本地的優秀文學創作。第三類係教育圖書獎(Premio al Libro de Educación),以鼓勵出版教育理論相關書籍。第四類則是拉丁美洲編輯設計獎(Premio Latinoamericano al Diseño Editorial),以激發出版界的美編創意。

正如前面所述,阿根廷出版業非常蓬勃,一些出版商亦設置文學獎。例如:1998年,阿根廷號角集團(Grupo Clarín)設置「號角小說獎」,每年甄選西語國家尚未出版的優秀小說作品。獲獎作家可獲得30萬披索的獎金,並在號角集團的贊助下,於西班牙豐泉出版社(Editorial Alfaguara)出版得獎作品。豐泉出版社總部設在馬德里,但在拉丁美洲十四個西語國家及波多黎各亦設有分社;亦即,作品一旦在豐泉出版,便能打開全球的西語市場,有機會躋身國際文壇,而這正是號角集團用心之處。

雖然沒有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持,但阿根廷的文學成就絢麗奪目,在黯淡中維持文化大國的尊嚴,如馬丁.費羅一般的堅持。

註一、EMEC成立於1939年,係取自幾位創辦人的名字第一個字母。

註二、1披索約等於0.0028美元。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國際文學獎巡禮 阿根廷

逛書店

延伸閱讀

莊芳華/三條溝仔

聯副/那些畫裡的人都有病:醫師的跨時空看診

王信益/鬆土時偶感

探照燈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