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嫚/召喚與對話

《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疾病與療癒》書影。(圖/遠流提供)
《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疾病與療癒》書影。(圖/遠流提供)

推薦書:李欣倫主編《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疾病與療癒》(遠流出版)

去年三月起於國立臺灣文學館的展覽《寫字療疾──臺灣文學中的疾與療》,展覽呈現日治時期以降,臺灣疾病書寫的面貌。本書正是由此特展,延伸對於臺灣疾病文學的探索,不只關注文學與疾病,也將視野擴及疾病背後的臺灣社會和歷史背景,透過跨領域的知識彙整,展現疾病的多元面貌。

展覽的沉浸式體驗區有一處展示,廖梅璇寫離開精神病院的人彷若重獲新生,搭公車時還想著感謝司機,「有時在魚貫下車之際,我忍不住想尖叫起來,裂解緻密的秩序」,這一段文字在體驗區中播放,「我想大喊」數個鏤空的字層層疊加,以不可忽視的體積被強調。而在書中,李欣倫的文章〈書寫,用以抵禦內心冰火風暴〉則指出,「『我』所吼出的其實是集體的『我們』的心聲:被接納」。於是「接納」兩字占據螢幕,構成強烈的視覺感,進而傳遞了患者不可動搖的堅決意志:我們離開,是為了回來。

展覽是立體的,可以有眼耳口舌身意的多元面向,但此書是延伸,並非展覽的副產品,深度書寫與廣度閱讀,讓有時間限制的展覽得以永續、延續。

這本書的讀者對象是──研究醫療文學的學者?想要知道如何書寫創傷的作者?對醫學與文學背景有興趣的人?

都是。許多創作者被疾病召喚,因而與醫學對話,用文學發聲,來指認病痛。同樣的,本書也在召喚,不管是拿著健康王國或是疾病王國護照的人們,一起來與醫學對話。

先有楊逵的〈鵝媽媽出嫁〉、鍾理和的〈閣樓之冬〉等戰後白色瘟疫的療病記,樸實書寫著社會底層面對病痛的無助,然後到了廿一世紀宋尚緯《再也沒有蒜苗佐烏魚子了》、黃柏軒《腎友川柳》、陳宗暉《我所去過最遠的地方》……自嘲與自娛交織的黑色幽默,讓讀者笑著笑著就哭了。是這些文本,在學者的論述中重生、新生。閱讀此書,對於疾病,讀者有了解碼的途徑,不管是憂鬱症、癌症、新冠肺炎、百年大震……寫字療疾,讓壓抑的感情流瀉,以文字重新面對創傷,「直到你想通/生命就是無可救藥的病/你的病就好了」。

「寫些字給我像在太空/每個筆畫都是氧氣」;「寫字療疾,每個字都是飽滿的深呼吸」。成大教授湯銘哲在此書的新書發表會上曾表示,寫字是千古事業,它可以治療所有困難的事情,但不能「治癒」疾病。精神科醫師吳佳璇從村上春樹對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受害者的訪問與寫作獲得啟示,認為文學書寫能夠深刻記錄風暴吹襲過的心靈,呈現他們的多樣性及無限可能,還能在統計數據和研究論述的說法之外,帶出不一樣的風景。

是的,此刻,疫情過去了,也許有些疾病痊癒了,某些地方的戰爭結束或者又開始了,在災難崩塌的家園復原重建了,但是,創傷的幽靈卻沒有離開,它潛伏在我們的生活裡,以不可預期的形式伺機而動,不知什麼時候,那些經歷過的創傷又會出現!還好有文學,在醫學不能及不可治癒的角落堅守一旁,因而,寫字療疾的工程仍然繼續著。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散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梁震牧/東南亞文學獎與當代泰國文學發展

牧羊女/砲聲,不是詩句

劉墉 /永不凋零的玫瑰花

探照燈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