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鈺婷/特殊兒的哀歌,愛的困惑與詮釋

《困惑的心》書影。(圖/時報提供)
《困惑的心》書影。(圖/時報提供)

推薦書:理察.鮑爾斯(Richard Powers)著/施清真譯《困惑的心》(時報出版)

《困惑的心》是特殊兒的哀歌。它寫出了即使在天文、科學、醫藥各方面都領先全球的美國,被體制定義確認,就診服藥、列入個案的特殊兒,或許並不是病態。

他們獨特、敏感,對特定事物執著專注,也渴求探索與尊重。如書中主角席歐所說:「我兒子看得到夢遊般的世人難以瞧見的事物,因而心靈受創,焦躁不安。」他們與眾不同,但與眾不同是病嗎?

小說中的父親席歐勇敢捍衛孩子的感覺。他的兒子羅賓七歲時喪母。羅賓思念母親,害怕自己忘記她。一切對話思考是車禍身亡的媽媽。她最愛的詩、最喜歡的溪流、她的禱詞「但願眾生,離苦得樂」、「如果她在,她一定會」……

當羅賓失控,因為不肯返校上學,毀滅式的砸毀一切家具、玻璃,他嘶聲怒吼,纏鬥中試圖抓傷爸爸。這位天文學家父親已經拋下他的研究、教學、工作,盡可能全心全意以「我所知最恰當的方式照顧我兒子」。他們在大煙山露營、在家中無止盡的創造想像外星球;陪伴畫出他腦中心心念念,那些就要瀕臨滅絕的物種;靜心聽他說話。即使如此,依然不能改變羅賓失控時猶若困獸之鬥的瘋狂舉動。席歐壓制住羅賓,羅賓像負傷的小獸啜泣,逝者之聲迴盪在一個心力交瘁的父親耳畔:「席歐,不管發生什麼事,絕對不可以打小孩。」

面對異常、失控的孩子,就醫、校正、餵藥,是現今社會一般認可的方式。但席歐不信任醫療診斷。

羅賓被診斷過兩次亞斯伯格症、一次可能強迫症、一次可能過動兒、自閉症……醫生們提出五花八門的意見去詮釋羅賓不正常的各種可能。

身為天文學家的父親堅信,我們這個適居帶小行星之外,還有數以億計的星球,它們形色各異、各具特色,怪異與否在於詮釋,在於能不能以開闊的心胸去尊重,小至一個生命,大至宇宙星體的本來面目。他說:「生命不需要我們事事校正。我的兒子是一個我想都不敢想要看透的袖珍宇宙。我們每個人都是實驗,而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受到怎樣的測試。」

這無疑是理念、以勇氣抵抗主流觀念,父者無盡之愛的極致展現。我認為也是《困惑的心》最核心的辯證:普通與特殊、常態與病態,我們能不能同理一個小男孩聽到不一樣的鼓聲;如若可以,又該如何陪伴他安然前行?

我相當敬佩席歐讓羅賓在家自學,冒著自身研究停擺的風險,以陪伴孩子為生活主體。

他相信兒子的情緒感受,不否定他的關注焦點,省思一個被社會視為病態的特殊兒所說出的話,確實具有常人昏昧不察的哲理性。不將那宛若異想天開,遠在天邊的物種大滅絕視為荒誕。

可是面對時而低盪、易怒、不在情緒曲線上的羅賓,身為父親,還能為他做什麼?席歐讓羅賓加入了舊識心理學家柯瑞爾的實驗,以「解碼神經反饋」技術,讓羅賓以亡母生前受試留下的情緒檔案練習模擬。當實驗中的科學心理學可能有效協助特殊兒羅賓,這項研究卻又因政治決策,被迫擱置中斷。一切又回到父子相依前行,前路茫茫的原點。

《困惑的心》讓失去了往昔信心的小男孩最終在大煙山露營夜半,一個人如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為了守護信念而亡。

一個特殊兒家庭,單親爸爸和小男孩努力面對這個病態破碎的世界,結局令人心碎,卻相當震撼。愛是試圖解開困惑的漫漫探索。最艱難的是,不知該如何回應的挫敗。無法確信自己的愛,是不是最好的答案。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小說〉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張作錦/詹天佑,把中國放在鐵軌上跑動起來

曹尼/到來,佩索亞

探照燈

梁震牧/東南亞文學獎與當代泰國文學發展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