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立峰/問題先於意識

《論點.東洋史學》書影。(圖/臺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論點.東洋史學》書影。(圖/臺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推薦書:石川博樹等人/著,鄭天恩/譯《論點.東洋史學》(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近年來臺灣出版了不少日本學者的史學著作——如杉山正明《遊牧民的世界史》、渡邊信一郎等學者合著的《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這些著作經常以東亞為視域,從全球化、海洋、草原等多極、多中心的視角,重新解構所謂中華正統正朔的一元論。

這視角過去或許較少關注,但難免也與區域內、在地性的解構中國或意識型態有些干係,在這樣的脈絡裡,石川博樹等編《論點.東洋史學》,將過去我們從夏商周三代,演進到民國共和國的歷史、重新解構,分為一「文明與國家的形成」,二「交流的歐亞非大陸」,三「早期全球化時代」,四「近代世界的形成」,以及五「現代史的展開」等五章。且與同系列著作《論點.西洋史學》採相同的體例,並不以時間軸或年譜作為經緯,而是貫徹所謂「論點」與「問題意識」的寫作模式,提出關鍵字,並就關鍵詞的背景與論點進行闡述。

其實學界對於史學、文學或理論關鍵詞的著作並不陌生,但關鍵詞表面看似深入淺出,實際操作難免化繁為簡,化約了複雜論題。但本書每一關鍵詞其後亦有「探究的重點」,作為提問或延伸,有些教科書後附「問題與討論」之意義,保留某部分輕學術的思維。

雖然學術研究總強調問題意識,但也並非所有問題都有足夠的學術意識。從論點著手的討論固然有其觀點,但也可能於不疑處有疑,或因文獻所囿而偏重。加上每位學者各有所長,將論著化約為一千餘字的關鍵詞整理,難免可能語焉而不詳。就本書來說——如〈秦始皇〉一篇以出土文獻作為絕對證據否定傳世文獻;如〈環境變動與中國古代史〉一篇以氣候冷暖詮釋帝國的興衰;如〈宋元的地方精英與新興豪民〉一篇以《水滸傳》作為地方菁英、豪民、官戶等社會現象之例證,或許學者背後有其論述依據,但化約為豆知識短文,就有些啟人疑竇之處。

另外一個或許對讀者而言較困難之處在於,因為是論點先行,因此每一章的事件未必依據時代先後,三代,秦漢,魏晉六朝上千年的斷代混同在一起,到了宋元時代更與印度、中亞史交混,與佛教,婆羅門教,伊斯蘭教等思維錯合,讀者若非先對大歷史大傳統具足一定理解,可能會時代紊亂。這也是批判思考的核心——要先有穩定知識、才能奢談思辨。

當然,全書分別邀請了一百四十八位學者,以論點方式重新解構大歷史,或許未必能體大慮周,但確實別開生面。若是對中國與周邊史,對東洋角度思考的史學有興趣,或希望從基礎之斷代知識裡、透過他山之石挖掘問題意識的讀者,或許能從中獲得一些新的觀點、視角與問題意識的啟發。只是穩定知識與論題先行的探究,向來是學術研究的兩種思維模式,若不偏廢方能輒有所得。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書評〈歷史〉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駱以軍/清代壽山石雕老壽翁

陳輝龍/《如假包換的珍珠》珍珠.貝利《The Real Pearl》.Pearl Bailey

探照燈

幾米/空氣朋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