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錦/桂濤聲: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
9月,對於中國人,是最不能忘懷的月分。
1931年9月18日,日本砲轟國軍東北駐地「北大營」,侵占瀋陽,是謂「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在降書上簽字投降,中國與同盟國一起贏得最後勝利,中華民國政府訂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抗日勝利,代價是中國死傷3千5百萬人,經濟損失6千億美元。
但中國贏得了民心士氣,贏得了國家的尊嚴,贏得了國際的重視。這些「贏得」,是全體中國人鮮血和汗水換來的。
而「全體中國人」中,那個出生於雲南省沾益縣菱角鄉卡朗村,名叫桂濤聲的回族青年,可能是第一個吹起「民族起床號」的那個人。
抗日戰爭第一場大會戰是「淞滬保衛戰」。「淞」是指吳淞江,「滬」是上海的簡稱。戰役於1937年8月13日爆發,11月26日結束,打了三個半月。當時國家最高負責人蔣介石委員長,為向國際社會顯示中國有抗敵的決心,中國軍人有拚戰的勇氣,投入軍隊75萬人,日軍投入35萬人。是役十分慘烈,根據日本的統計數字,日軍死亡19164人,受傷約8萬人。中方無正式統計,估算傷亡約25萬人。但淞滬戰役打亂了日本侵華的全盤計畫,遲滯了日軍的布陣構想,使他們「三月亡華」之夢破滅,而中國因此獲得國際的認識、同情和貸款等幫助,得以進行長期抗戰。
在上海作戰的數十萬國軍,奉命全線西撤,準備保衛南京。為掩護大部隊撤退,88師師長孫元良命令時任團附的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謝晉元中校率領一個營,死守上海閘北陣地。當時的那個營只有414人,謝晉元為鼓舞民心士氣,自稱800人,進入了蘇州河邊的「四行倉庫」。而在外面包圍他們的敵人,卻有10萬人之多。「四行倉庫」是「金城」、「中南」、「大陸」和「鹽業」四家銀行合建的一座倉庫,是當時閘北一帶最高、最大、最堅實的混凝土建築。謝晉元坦白告訴他的部屬,他們是「孤軍」,不會有援軍,他們都要在此地為國捐軀,他請每一位袍澤都寫了遺書。
「四行倉庫」是生死存亡之地,「八百壯士」中自然會有很多感人的英勇事蹟。在敵眾我寡的激烈戰鬥之時,一名叫陳樹生的敢死隊員,看到一股敵人對倉庫進行挖洞,準備用彈藥爆破,不消滅這些敵寇,就難保住倉庫這個陣地。他把手榴彈綁滿自己身上,拉起導火索後,從倉庫樓上跳下,衝入日寇群中,一聲巨響,炸死了約二十名日軍。
謝晉元壯懷激烈
謝晉元在四行倉庫除了和同袍一起寫了遺書,自己還寫了一首詩:
勇敢殺賊八百兵
抗敵豪情以詩鳴
誰憐愛國千行淚
說到倭奴氣不平
謝晉元不僅是軍中英雄,應該也熟讀詩書,他的這首詩,就有梁啟超的影子。
很多上海市民每天齊集蘇州河邊,向「四行倉庫」守軍歡呼致敬,並盡可能的送補給品和慰勞品給他們。
上海是一租借地,到處都掛有外國的旗幟,「四行倉庫」外面,有英國國旗,還有日本的太陽旗。就在守軍進入倉庫的第三天,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在倉庫上頭升起,圍觀市民歡呼致敬,高唱國歌,很多人泣為之下。原來這是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冒險潛入倉庫,把旗子送給孤軍。她的英勇行為,經新聞報導,激勵了全中國的民心士氣,堅定了國人抗戰到底的決心。
與「四行倉庫」僅一河之隔,有英商上海煤氣公司的兩個巨型煤氣罐,為避免被砲火波及,在各國領事館及外商的請求下,蔣委員長下令孤軍撤退。
謝晉元率軍分批撤入公共租界,部隊被繳械並遭軟禁。上海市民稱為「孤軍營」。1941年4月24日,孤軍營官兵循例在操場早操,有四名士兵遲到,謝晉元治軍素嚴,當場訓斥,不料四人早受汪偽政權的誘使,乘謝晉元不備,用短刀向他猛刺,當場殞命,凶手四人被捕,經上海公共租界當局法辦,均處死刑。謝晉元出殯,上海10萬市民夾道含悲送行。國民政府蔣委員長電唁家屬,並追贈謝晉元為陸軍少將。
「八百壯士」的英勇行徑,感動了遠在雲南省沾益縣菱角鄉卡朗村的回族青年桂濤聲,他寫了一首〈歌八百壯士〉的歌詞,後由夏之秋譜曲,其慷慨激昂,鬱沉悲壯,一時傳遍萬水千山,響徹中國大地。中國不會亡!桂濤聲第一個吹響了「民族起床號」。
〈歌八百壯士〉
作詞:桂濤聲 作曲:夏之秋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
四方都是砲火,四方都是豺狼,
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
我們的國旗在重圍中飄蕩,飄蕩,飄蕩……
八百壯士一條心,十萬強敵不敢當。
我們的行動偉烈,我們的氣節豪壯,
同胞們,起來,同胞們,起來,
快快趕上戰場,拿八百壯士做榜樣。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
不會亡,不會亡,不會亡……
桂濤聲,原名桂獨生,筆名濤聲,1901年3月出生於雲南省沾益縣,回族,中國近代音樂家、教育家、詩人。他於1923年8月考入曲靖雲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27年8月在學校擔任美術教員。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從西安到上海復興中學教書。1950年至1977年,兼任上海音樂協會副主席。其主要作品有〈在太行山上〉〈歌八百壯士〉〈做棉衣〉等,1982年12月因病在上海辭世,終年81歲。
中國對抗日本,論經濟基礎、軍事力量、社會動員,都不及日本,全憑民心士氣支撐,其間眾多的「抗日歌曲」應是中華民族的紐帶,它把天南地北中國人的心「紐」在一起,形成莫之能禦的力量。下面是幾首比較重要的抗戰歌曲,錄下全文,供今天生活在台灣的年輕人認識歷史。
「九一八事變」東三省被日軍占領,由張寒暉作曲作詞的〈松花江上〉,描寫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被日軍占領,東北居民的苦楚和對收回失去土地的盼望。
〈松花江上〉
作詞、作曲:張寒暉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裡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裡有我的同胞,
還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脫離了我的家鄉,
拋棄那無盡的寶藏,
流浪!流浪!
整日價在關內,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哪年,哪月,
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麼時候,才能歡聚在一堂?
在日寇大舉侵華的緊張關頭,〈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民眾乃至於全國人民的悲憤情懷,喚醒中華民族之魂,點燃了中華大地全面抗日的烽火。
〈黃河大合唱/保衛黃河〉
作詞:光未然
作曲:冼星海
風在吼,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崗萬丈高,河東河北高粱熟了;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紗帳裡,游擊健兒逞英豪。
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
保衛家鄉,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每一個中國人心裡都流淌著這條河,以她為主題的合唱曲,對中國人的鞭策與鼓舞,何待多言。
《黃河大合唱》1939年首演,1941年被改寫成交響樂合唱,為中國現代大型聲樂創作的重要作品。1960年後被改編為《黃河協奏曲》。
還有一首很有名的〈義勇軍進行曲〉:「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砲火前進!冒著敵人的砲火前進!前進!前進!前進!」是1935年電影《風雲兒女》的插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當時幾乎人人都能琅琅上口,後在1949年9月27日,由大陸政協通過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文學藝術常幫助人記憶和解釋歷史。戰爭是歷史最重要的一部分。描繪美國科學家奧本海默的傳記電影《奧本海默》,7月下旬起在台灣上映,非常賣座,上映11天票房就破了1億元。
奧本海默主持美國「曼哈頓計畫」製造出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枚,兩地日人死亡24萬,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提前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奧本海默終身為此事糾結,常常想到印度教經典裡的一句話:「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他更是常感到「我們科學家的雙手沾滿了血」。
除了奧本海默的懊喪不安,日本人更是念念不忘廣島和長崎的「原爆」,除了年年紀念祈禱,還不斷向世人訴說,這兩顆原子彈使24萬人死亡的傷痛。生命都是可貴的,廣島、長崎百姓的不幸固使人同情,但日本人忘了嗎?根據國際社會經常使用的統計,他們在南京大屠殺30萬人,在馬尼拉大屠殺10萬人,在琉球大屠殺27萬人,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大屠殺11萬人。在中國戰場上,中國軍民死亡2500萬人以上,其中軍隊死亡280萬人,平民被屠殺2220萬人。總計起來,日軍在亞洲屠殺的平民超過2300萬人,廣島和長崎死亡24萬人,兩相比較,不成比例。我們不是抱怨日本人死得太少,但是他們不應忘記自己是戰爭發動者,不應忘記他們殺了多少外國人,而且他們對於受害國家,尤其對於中國,從來只是含混的表示「遺憾」等等,沒有明白「道歉」,更不要說「謝罪」了。原本應深自懺悔的日本人,現在卻想重新武裝,跟在美國後面神氣活現。他們忘了一句諺語:
歷史本身並不重演,是愚人重演了歷史。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