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紹連/慢車道和詩及其他

我閱讀詩,或者說行走於詩,喜歡用一種慢慢悠遊的方式,字字句句欣賞,雖讀個清楚,卻也不抓得緊,放開讀過的詩句,任其往後漂去。這該像是在一條沉靜的河流上行舟,兩旁岸景往後漂流,但我想到了也像是在一條慢車道駕車,欣賞著後退的兩旁路邊風景。

印象裡的慢車道,是屬於獸力車、人力車行駛的街道,基本上,其車輪以一種無法加速的轉動前進,比如像機械時鐘的齒輪,固定速度,直至發條鬆乏才停止。在往日,牛車、腳踏車慢慢悠遊,穿梭於田園的道路之間,這是鄉村最常見的畫面。道路雖然不寬闊,但人車甚少,便無由形成嘈雜、壅塞的路況。我寫詩的狀況,也像是在慢車道進行,一字一句,像牛拖著牛車,不疾不徐,一腳印一腳印走向前,途中有時還拉下幾坨金黃的糞便。有時寫詩寫出樂趣來,會像騎著腳踏車,可以用力踩快一點,也可以放慢一點,或者來個蛇行,或是放手張開翅膀似的,隨心所欲,樂哉悠哉。

能隨心所欲的寫詩,乃在於詩是一種可以駕馭的自由體,但是,要看自己行駛的道路是什麼型態,顯然,現代的道路行駛是有規則的,設立各種燈號及標誌,讓行人和車輛都得遵循而行。寫詩,則是有自己創作的內在原則和規律,絕不會毫無章法,但也絕不容易被世俗的規範綑綁而去,否則,就缺乏了創作的自由。現實生活中,慢車道則有了詩創作的多樣化及慢慢琢磨的屬性,故而我喜愛慢車道。

往日的凌晨,我常在城市裡的慢車道騎著腳踏車,享受沿途建築物今古融合的街景,或看著路邊的人行道上散步的老人、穿著背心短褲跑步的中年人,感覺就像是一種城市裡的休閒活動。腳踏車騎在慢車道上也讓我更加放鬆,不必擔心被快速行駛的車輛所威脅,這是晨間一個令我覺得舒適而安全的城市體驗。可是一過七點鐘,漸漸有了上班的人潮,摩托車騎士開始在慢車道奔馳,還有小轎車為了找停車而在慢車道阻礙了交通,慢車原指的是牛車、腳踏車、人力車等,但現今政府把機車與腳踏車合併管理,並設置路邊轎車停車格,讓轎車在慢車道行駛,製造了道路使用的混亂,我就覺得在城市裡騎自行車也不太安全,除非是在專用的腳踏車道。

不騎腳踏車上慢車道,不妨沿著慢車道旁的路邊漫步,若是有政府規畫的人行道,便覺得好走,觀察城市的細節和寫詩的意念也變得更加從容不迫。這城市有一條慢車道剛好在河岸邊,我喜歡開車或騎腳踏車路過它,可以細數幾盞路燈、幾柱電線桿,瞧瞧盡職等候的綠色郵筒和紅色郵筒,查查ubike停駐區少了幾輛腳踏車,以及水溝蓋上今天多了幾片落葉,或是欣賞鳥群自樹枝上或水上飛過,像是在追逐看不見的風。這樣的風景美得只能由一個平凡的「風景如畫」四字來形容,可是詩不能用這麼毫無創意的譬喻。我把慢車道和河流視作同一類型的風景,因為這兩者都是能夠產生流動的意象。慢車道的一邊是快車道,之間有分隔島,或畫十公分寬的白色分隔線,另一邊則是靠著河岸的人行道,有步階、有欄杆,或是花圃,雖然走路舒適,但我還是喜歡騎著腳踏車,那是像寫詩的速度,有一種稍為飛越空白的感覺,不像走路,步步相連,沒有像詩一樣斷行。

在慢車道上,我可以感受到較為貼近生活的秩序和節奏,或許是跟自己喜愛漫遊街道去攝影有關係。慢車道就像是我的創作情境,可以舒緩自在,時間可以延長,空間可以伸展,而快車道的時間太過於急速,空間都被壓縮,不合我個性。慢車道提供了我漫遊的路徑和造訪的機遇,但最重要的,慢車道不只是一道風景,而是匯合了「現實」和「視角」,讓我捕捉到那種生活的步調和節奏,它更接近了詩的語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小品文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朱德庸/here+there=朱德庸

聯副/廖繼崇油畫作品〈觀音山回顧-2〉

蕭宇翔/失去春天的春天街

連明偉/死妖精修成活菩薩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