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延卿/人皆需要愛,機器人也不例外
12月30日「星期五的月光曲」由小說家何致和、高翊峰擔綱朗讀,主持人是編劇也是作家蔡逸君。這次選讀的作品出自三本書,分別是何致和的《地鐵站》、高翊峰的《聊聊》與《2069》。
《聊聊》以父子對話記錄孩子的成長過程,但蔡逸君從書中看見成長更多的反而是做父親的高翊峰。蔡逸君稱讚高翊峰的「父式深蹲」以蹲低的姿態與孩子對話,蹲得非常漂亮,讓孩子在開放的心態中成長。《聊聊》是高翊峰的反省筆記,他覺得自己身為新手父親一直做得不夠好,所以不斷跟孩子道歉,直到現在仍保持這樣的親子互動,有禮貌地對待彼此。久而久之,孩子發現自己做錯事也會主動道歉。父子二人相互道歉來道歉去,孩子就這樣長大了。
《地鐵站》獲得2022金典獎,以跳軌自殺事件開場,但此書並非描述死亡,而是探討如何活下去。男主角身為地鐵公司主管,職責是向大眾宣導不要在地鐵站自殺,但他自己的生活一團糟,他是單親爸爸,母親失智,女兒叛逆,不知該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女主角是駕駛員,剛入行就撞死跳軌的人,受到極大的驚嚇。高翊峰說這是愛情故事,雖然何致和原本並無此意,但放棄辯駁。
何致和說人到中年最容易憂鬱,父母衰老,孩子難搞,工作累積一點資歷就要應付上司、照顧下屬、追求業績,自我幾乎被淹沒,一個人面對這麼多壓力要如何好好活下去?自殺行為源於心理因素,他試圖以此書聚焦關懷。
蔡逸君形容何致和的小說由生活裡的情感堆積而來,一層一層寫出這個時代裡小人物的心聲。何致和以深情寫小說,發現社會中不斷閃現、或大或小的問題,高翊峰評論《地鐵站》呈現寫作者對當下社會的觀察,可謂寫實主義長篇小說的範本。
《2069》則是披著科幻外衣的純文學,蔡逸君認為《2069》表面上寫賽博龐克,骨子裡卻在處理家庭關係,並將生與死的辯證落在人與仿生人身上──當AI的智慧超越人類,善於思考,能否把它視為生命體?當你無法察覺自己在跟AI對話,豈不是已把它當成真正的人?當AI企圖成為一個人,人會死亡,AI要證明自己也是人,是否就必須死?當一個人要追求生存、延續生命,把身上相當比例的部分更換為人造器官或電子配件,置換的部分越多,他就越接近機器人,那麼該如何界定人的範疇?
何致和解析,意識流的寫法出現於1918年,探討意識活動的過程,與內心獨白不同。在意識流寫作出現的一百年後,高翊峰於2019年出版以AI機器人為主角的《2069》,以大量意識流手法臨摹機器人意識流動的樣貌,以「科幻意識流」來探討五十年後人工智慧的意識運作,拉出時間的縱深,在深度與創新度上都非常高明。
高翊峰藉由《2069》反思家庭是否仍然存在,因為時代變遷,許多事情改變了,家庭的概念、狀態、模式與邏輯也產生變異。家是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人的重要空間,這個空間會變化,讓人產生新的思考點。
蔡逸君建議讀者像追劇一般追一個作家,累積對作品的熟識度,看越多他的作品就越知道他在傳達什麼。讀者可以透過現有資訊比對作者的創作痕跡,進而解讀小說的內在意涵;也可以用自己的生命經驗去辯證,對作品進行再創作。掌握閱讀小說的方法,閱讀的樂趣會更多!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