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策院與Meta結盟 開展文化內容與科技戰略合作
為推動文化內容產業數位轉型升級,發掘及培育更多內容應用與科技跨界作品,朝向新型態的內容發展,並透過深耕市場及國際平台通路行銷,爭取更多國際曝光機會、創造更多跨國的合作商機,進而將臺灣XR創作的作品與能量推向世界,文化內容策進院(文策院)與跨國企業 Meta 合作,希望為國內帶來更多國際交流資源,協助產業佈局全球,建立更完整的未來內容產業鏈。今(20)日特別舉行「TAICCA X Meta・文化 X 科技」記者會,宣布雙方合作三大主軸:催生臺灣原創 XR 內容、培育新一代 XR 創作者,以及支持臺灣優質 XR 內容走向國際。雙方也針對這三大主軸進行初步成果分享,並邀請共同支持的作品團隊進行作品分享。
今日記者會由文策院院長李明哲及 Meta 臺灣公共政策總監陳奕儒代表合作雙方出席,也邀請共同支持的示範案例製作團隊,立法委員林奕華及文化部政次長蕭宗煌亦受邀出席給予產業期勉,並體驗雙方支持作品。蕭宗煌表示,臺灣有非常豐沛的文化藝術,加上科技、國際合作的團隊加持,相信在這個領域會有更好的成績,文化部與文策院會來共同努力。
陳奕儒分享,Meta 在臺灣成立亞洲第一座「元宇宙 XR Hub 」後,攜手文策院聚焦文化藝術領域,鎖定三大重點盼透過科技結合文化內容產業發展,包含支持臺灣原創內容開發、培育本土創作者社群、支持臺灣內容走向國際等項目,目前已有初步的成果,尤其是支持由 XRSPACE 打造出高互動性的《臺灣文化元宇宙》,及極具潛力的未來內容原型《感官窺鏡》。Meta 將持續積極與文策院合作,讓世界看見臺灣充滿創意能量的 XR 文化內容!
李明哲表示,臺灣科技實力聞名國際,近年來文策院持續推動文化內容結合科技的創作與原型開發,並鼓勵產業積極與國際互動;文策院與 Meta 成為戰略夥伴,不只是單點合作,期待藉由 Meta 跨國企業的力量與資源,共同讓臺灣文化科技產業成為國際注目的焦點,進而催生許多臺灣業者跨國合作的商業機會;文策院也會透過與更多國際夥伴的合作,協助臺灣產業全球佈局,建立更完整的未來內容產業鏈。
雙方於今日記者會中公布合作項目:在鼓勵原創 XR 內容開發上,除了日前已共同舉辦的「Art Reimagined 藝術再想像:臺灣」,今共同宣布支持臺灣創作團隊創作與發展《臺灣文化元宇宙》體驗,以及《感官窺鏡》未來內容原型開發;在培育本土 XR 創作社群方面,雙方將共同舉辦一系列臺灣 XR 人才培育活動,包含透過 Meta 元宇宙培訓學院的網路與實體課程,養成更多文化藝術相關 AR 創作者,以及由文策院主導產業交流聚會、技術交流與應用工作坊等;最後是共同推動臺灣優質 XR 內容走向國際,文策院與 Meta 將協助臺灣的 XR 內容上架 Oculus Store 平台,並提供國際行銷資源,協助臺灣的 XR 內容宣傳推廣,今年 11 月登場的文策院「TCCF 創意內容大會」中, Meta 也將是贊助夥伴,鼓勵並促成臺灣 XR 原創內容與創作者走向世界舞台。
《感官窺鏡》導演林佩瑩、製片宋沁諠分享,這部作品是結合光影劇場的沉浸式互動體驗,儘管年初就入選威尼斯電影學院,但很榮幸第一筆資金是由文策院及 Meta 支持;作品融合藝術和實驗性,讓觀眾在體驗中運用身體重新打開自己的感官,這也是作品命名由來,也期許未來能有更多映演機會和場域,讓更多朋友體驗。
XRSPACE 董事長周永明透過影片表示,很高興與文策院、Meta 以及雲林北港朝天宮合作,希冀透過元宇宙與傳統文化領域的深度融合,帶領臺灣多項文化創意內容,結合元宇宙概念走向國際。雲林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則說,雲林北港朝天宮作為重要臺灣信仰中心,承載臺灣在地民間信仰,透過元宇宙結合實際參拜流程,讓全球民眾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體驗臺灣文化盛事。策展人張博智分享,從實體世界的策展延伸到了虛擬世界,策展的廣度變得不一樣,能觸及的面向也更加不同。XRSPACE總經理劉冠廷分享,《臺灣文化元宇宙》後續更將結合 3D 動態捕捉與表情追蹤技術,推行一系列藝術文化表演活動。
《臺灣文化元宇宙》由 XRSPACE 結合雲林北港朝天宮百年形象,塑造元宇宙中的虛擬媽祖聖殿,北港朝天宮也藉臺灣文化元宇宙樹立劃時代數位形象,廣納全球民眾前來參拜,並深刻認識臺灣在地文化。製作團隊也在現場透過即時臉部追蹤技術,讓作品中虛擬「千里眼」、「順風耳」與現場來賓互動,並由策展人張博智與編舞者羅立安共同設計,透過即時動態捕捉技術,捕捉真人動作結合虛擬人物技術,演出以八家將的基礎動作發展出的舞蹈,象徵從實體世界跨入虛擬,將在元宇宙中進行各類型的文化展演。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