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眼看電影】張嘉真/偏執的盡頭:我想寫出我自己
文/張嘉真
《寂寞診療室》
導演:絲汀·楚特
主演:阿黛兒·艾薩卓普洛斯、加斯帕德·尤利爾
臺灣上映時間:2019/11/29
《寂寞診療室》的法文原名叫做《Sibly》,也就是女主角西碧兒(Virginie Efira飾)的名字。全片如實的圍繞著西碧兒的人生,看似不斷分岔的破碎支線,全都是她的人生──奮力掌控診間秩序的諮商師∕不斷否認自己踰越職業倫理的諮商者、愛家愛孩子的溫暖母親∕在媽媽酗酒需要協助時放棄她的女兒、想要幫助進而操縱瑪格的控制狂∕因為成功而遭到拋棄的卑微女人。西碧兒試圖用現在的人生否定過去的人生,然而她一旦開始寫,一切掩飾都是徒勞無功的。《寂寞診療室》動人之處就是在那些廉價的得意、憤怒、心碎之間,誠實地拋出創作者始終難以解答的問題:寫還是不寫好?如果寫能讓你更靠近自己,卻也會把你拖向失控的邊緣,你有沒有把握能凝視著深淵,帶回懸崖上的花?
西碧兒直接摔成一坨爛泥,但電影不只是想要呈現一個失敗頹靡的創作者形象,它的核心小心翼翼地指向一種陰性特質的輪迴:目睹母親失序自毀的女兒,能不能長成一個溫暖堅強的母親?或者一有機會,西碧兒便想要如同她所諮商的那名男孩丹尼爾,躲進祖母家可以上鎖的洗衣間,在那裡面一次一次重覆播放著她與母親共享的失敗──酗酒成癮。
◎
西碧兒與瑪格(Adèle Exarchopoulos飾)的關係,就像一種典型的女性主義辯論:妳要平靜的在異性戀婚姻中當一個安定的母親,還是憂鬱自溺放蕩濫用自己的陰道而非子宮?在電影的前半段,扮演安定母親的西碧兒顯然佔了上風,既在生活中怡然自得又有權力操控搞砸自己的笨女生瑪格,然而畫面的構圖與配色隱隱透露了安定與瘋狂並非光譜的兩端,瘋狂是相對的、可以被激發的,並且有跡可循的。
當西碧兒與瑪格共處於診間時,瑪格總是以鮮豔的配色跳脫出畫面。西碧兒曾說,她在整個巴黎(或任何地方)最喜歡的就是她的診間,因為這裡是她的地盤,她可以操控一切。然而瑪格初來乍到便破壞了西碧兒掌控的能力。診間主要的色調是深藍色的,那天西碧兒穿著同色系的靛藍罩衫,瑪格穿了一件白色的T-shirt脆弱又無助的現身,而後瑪格穿過紅色的格子襯衫、白色長袖針織衫,總而言之都與整個診間格格不入,象徵瑪格的難以掌握,隨時可能爆炸超出這個診間可以收納的範圍。然而西碧兒的瘋狂也不遑多讓,她在第一次向長期患者辭別時,穿了一件大紅色的西裝外套,相較男客戶深藍色的西裝與襯衫,她才是診間中至關重要的未爆彈。
透過兩人迥然不同的外在表現,卻又隱隱相似且互相激發出一種本質性的嚮往毀滅,我們可以看見電影如何對女性展開寬容的討論。電影想要呈現的並非評判西碧兒或瑪格誰的選擇才是正確的,而是透過西碧兒不斷閃回的記憶,去講述「沒有選擇」的時候,誰都可能落入十分狼狽的處境,特別是女性可能落入的權力不對等的處境。西碧兒被酗酒的母親絆住,想要逃開卻被妹妹用一種對女性的規訓指控她叛離原生家庭,她只好轉向尋求支持她離開的男友加百列的肯定,來重建自我價值,然而加百列最後竟然因為西碧兒已經不再需要他人幫助而決定與她分手,得知西碧兒懷孕後,加百列的反應是認為西碧兒在勒索他,於是西碧兒最終與母親一樣,開始酗酒。這樣失敗與失落的循環,或許不足為奇,然而正是因為它竟然頻繁到不足為奇,我們才需要細緻地去注視其中的孔洞。
從西碧兒不斷誘導瑪格墮胎的諮商過程,可以看見西碧兒對自身決定的質疑,以至於最後女兒當面問她,自己長得像已經離開的父親(加百列)究竟是好是壞?西碧兒竟然無法回答出口。然而透過並置西碧兒始終沒有處理的母女關係、未婚生子,以及瑪格最初前來尋求協助的問題──是否要墮胎?我們能感受到「孕育」對於一名女性的重要性。
在此我所指涉的母親身分,並非一般定義的母職,而是必須接受自己的人生走到下一個階段,開始有人會看著妳依樣畫葫蘆,因此得到一種近似重新活過一次的機會。電影平實的呈現了做為一名母親的快樂與痛苦,西碧兒終於找到了會永遠愛她的人,這對自我價值有很重要的一部分,來自於建立關係的女性而言,是再夢幻不過的事。孩子作為一種診療方式,並非在於將她打造成一個沒有受過傷害的自己,這個過程甚至可能是讓妳在戒慎恐懼孩子變成妳的情況下,督促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成熟不見得是一種正向的感受與拉力,如同電影的結尾,西碧兒擁抱著最愛自己的女兒,卻也說不出她到底後不後悔生出神似情人的孩子,然後一輩子看著她,想著他。
●「妹眼看電影」專欄:張嘉真,1999年生,高雄人,曾出版短篇小說集《玻璃彈珠都是貓的眼睛》(三采文化),想要叨叨絮絮的分享,從評論拆分出感受,把說教約分成說笑,以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方式說女性議題電影中的美麗與哀愁。每月一篇,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