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方寸】師人/短巷內的陰影

臺北市的某一角落,繁華的大街旁,人跡罕至的巷弄,陽光被屋簷遮蔽著。(圖/師人 提供)
臺北市的某一角落,繁華的大街旁,人跡罕至的巷弄,陽光被屋簷遮蔽著。(圖/師人 提供)

文/師人

短巷內的陰影,遠遠超乎想像地延長。

是一個久達三十年的故事,參雜了悲傷與沈重。

哪裡有需求,就往哪裡去

是一個如常的社區治療師日子,收到來自長照系統的派案,又是一戶有居家復能需求的個案與家庭。所謂的復能,是從大眾周知的復健一詞衍生而來,當前政府長期照護政策強調的一環,亦有需多醫療專業投身其中。

復能的「能」,可以指得是功能或是能力。冀望恢復個案的功能,更強調的是落實在生活、家庭、工作上。相較於醫院、診所的場域,復能,需要的是走訪至個案家中,實際看一下生活環境中,他們所面對的困難與甘苦。而想要達到的目標與改善的表現,又是哪些。

而身為治療師,哪裡有需求,我們就往哪裡去。

所謂被社會遺忘的角落

騎著機車,便利性較高,不論大街或是小巷皆可以是所到之處。而這次,巷弄中的又一條小徑,是日光稀疏之處,加上當天的氣溫透著溼氣,稱不上舒適。一樓矮房,周遭給人一種灰色階的氛圍,擺置雜物、紙箱、回收物,門口一盞燈泡取代了陽光。

社會角落,腦中浮現這四個字,這就是所謂被社會遺忘的角落吧。燈泡輝映出的陰影,比表象呈現的還長。

入內,個案母親(案母)在客廳等著,簡單自我介紹幾句後,案母先帶著去房間看看這次的個案,李先生。

眼簾第一幕,電視無聲播著,有人躺在床上看著,見到來訪者,沒有招呼,這時候,連空氣都是靜悄的。

不及兩坪的房內,天花板低矮,壓迫的空間,而他的生活空間也僅限於此,一張床。

脊髓損傷下半身全癱瘓,長期臥床。

自十九歲車禍後,李媽媽是李先生唯一的照顧者,而如今李先生已近知命之年。

母親述說著自己兒子各種生死關頭被救回來的過去,車禍、後天性的雙耳失聰......等。大小手術、多次住院的來回往返以及併發症的熬過。

十幾分鐘的述說,每一段經過都令我唏噓不已。

結尾僅只有一句,「啊沒辦法,就遇到了」。李媽媽語畢,沒有過多的情緒。

沒辦法,就遇到了

懾服於人的意志究竟能到什麼程度,這可是ㄧ場至今三十年的抗戰。

母親說,也是近一年才從鄰居那聽到長照2.0的政策可以協助,否則以前大半的日子,都是兩人相依而伴或是偶爾的鄰居幫忙,撐過來的。

對於李媽媽而言,三十年前,從銀髮人照顧黑髮人,一路到了如今,黑髮人也成為了銀髮人。

對於李先生而言,日復一日蜷縮在一張床上,極少出門,也許早已喪失了時間感。

初次訪視的尾聲。因為其雙耳聽不見,所以紙筆寫下「你好,我是職能治療師,你可以叫我許老師,今天第一次見面,以後請多指教...」

本來想在句尾加上「加油」,但那瞬間我停了筆。

因為不曉得對於他而言,我所認知的那些正向詞彙,是不是還保留那樣的意義。

將紙條遞給他,他稍稍的點了頭。禮貌性的回應我的再見揮手。

離開前再朝向床的方向瞥了一眼,李先生眼神還是注視著螢幕,生活依舊那樣的苦淡,之於他。

復能,盡其所能

往後幾次的見面,盼望能使李先生盡其所能。

既然是在家裡環境中執行復能,可以加強的事情仍有諸多。個案雖然是下半身癱瘓,但慶幸的是上半身仍有僅存的肌力,正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長期臥床容易有的狀況,全身性肌肉力量下降、主動動作減少,以至於自我翻身、轉移位困難、壓瘡產生......等。依賴性之高,往往是照顧者的負擔。

於第一次就與李媽媽訂定了三個月的目標。接續一個月幾次的來訪,真心希望,能稍微為這個家的灰色階,傳遞些彩度與明度皆高的亮色調。

坐上輪椅,出房門吧。

若要能讓他再次感受到日光灑落,駛出短巷內的陰影,我也需要盡我的所能。

●2022新專欄登場:師人,略懂「職能治療」的治療師,出沒在復健科、社區,或是生活品質需要提升的人們周遭。將醫學白塔內的深刻故事、觸及個案們的生活感悟等等,書寫下來分享給大家知道。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治療師 讀創故事 創,專欄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第61屆金馬獎得獎預測:《一部未完成的電影》《鬼才之道》呼聲高,影后角逐張艾嘉PK吳君如,影帝看好喜翔

2024金馬影展奈派克獎11部入圍影片總評:最愛《青春末世物語》《白衣蒼狗》與《黎明時道別傷感》

會被「心靈成長課程」騙的人都怪怪的?從詐騙與邪教迷思到「道家幸福哲學」

《女兒的女兒》影評:張艾嘉再現最強演技,台灣三代女演員的修鍊場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