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HanFun】楚楚/時令漢服:迎春納虎
●專欄「漢服HanFun」:楚楚,「衣冠楚楚」的「楚楚」,來自臺北的漢服生活化研究生,分享美好衣冠文化,以及漢服的一百種生活方式。每月刊出1篇,敬請期待。
文/楚楚
「春節」作為四大傳統節日之首,大概是所有華人最為熟悉的節慶。從大街小巷妝點門面的大紅春聯與年畫、臨街店家播放的新春賀歲歌曲、民俗傳統藝術舞龍舞獅與花燈剪紙,乃至街區再生推廣有成的年貨大街,濃厚的年味在城市的角落醞釀發酵。
年節傳說
在廣為人知的傳說中,「年」或稱「夕」,是一種冬季的野獸,每年僅出沒一次,會在夜半闖入宅邸食人。為躲避「年」,人們會舉家團聚,以火光與紅色驅趕年獸,於是衍伸出年夜圍爐、張貼春聯、燃放爆竹的傳統。後世便將這一日稱為「除夕」或「過年」。
而在臺灣的民間故事裡,「燈猴」才是促成過年習俗的來源。據說由燈架而生的燈猴,因為不滿百姓的忽略,便向玉皇大帝誣告人類懶惰,玉皇大帝遂決定在年尾以「洪水沉島」進行懲罰。在此背景下,圍爐是最後的晚餐、守歲則是離別的等待。幸而眾神求情,才免於一難,於是初一早上,人們喜迎重生、互道恭喜,也才有走春等習俗的產生。
年節習俗
農曆正月初一原稱為「元旦」,直到中華民國成立以後,改稱新曆一月一日為「元旦」,遂將農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開正」、「新春」等。廣義的春節從臘月初八的「臘日」起算,或以臘月廿四的「祭灶」為首,而現今一般則指正月初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
「初一早,初二巧,初三睏到飽,初四神落天,初五隔開,初六祖師公生,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概概(新年不過如此),十二查某子轉來拜,十三關帝公生,十四結花燈,十五上元暝。」這首耳熟能詳的閩南語童謠,點出了臺灣的過年習俗,從初一參拜走春、初二回娘家、初三老鼠娶新娘、初四迎接諸神、初五開工迎財神,直到十五元宵小過年,整個年節時光方才圓滿。
年貨大街
我們現在習慣稱呼臺北的迪化街為「年貨大街」,而在全臺乃至世界各地都有年貨街的觀光行銷。其實年貨大街的起源,正是因為迪化街受到大型量販店的打擊而沒落,為求振興富有歷史的迪化街,在政府與民間的合作下,以「春節促銷活動」為基礎,以「年貨大街、全臺第一」成功打響名號,從街道佈置到廟會活動、廣場市集,迪化街幾乎是臺北地區最富有年味的所在。
過年紅包
春節期間素有發放「壓歲錢」的習俗,有趣的是,最早的壓歲錢實為「壓祟錢」,是一種鑄成硬幣的辟邪護身符,由長輩提供給晚輩,來嚇退邪「祟」妖怪。後世逐漸演變為由紅色信封包裹著吉祥數字的禮金,是長輩給予晚輩的祝福,而晚輩則答以吉祥話;也是經濟獨立者給予長輩的祈願,某種程度上,「發紅包」意味著行有餘力,將為來年帶來運氣與財氣。
新春禮盒
年節期間,親戚朋友或公司行號彼此走春拜年,都有互贈年節禮盒的習慣,既表達感謝的善意,也維繫彼此的情意。在講情重禮的華人社會,常選擇食品作為贈禮,大抵是因為「民以食為天」的傳統價值觀與「食補」興盛的社會潮流,而臺灣俗諺「吃甜甜、過好年」更點出年節糕餅糖果的吉祥寓意。
應節食品
大年三十晚間,全家相聚享用年夜飯,典型的菜色有:象徵年年有餘的魚肉、意喻大吉大利的全雞、取義長命百歲的長年菜、代表富貴滿盈的佛跳牆、形如金元寶的水餃、諧音好彩頭的蘿蔔糕,而在臺灣,圍爐團圓的意象更是以火鍋為經典。此外,臺語唸謠以「甜粿過年,發粿發錢,包仔包金,菜頭粿吃點心。」 介紹年節米食,新春期間也通常會準備發財的發粿、吉祥長壽的紅龜粿、高升圓滿的綠豆糕、福氣的肉乾等。
傳統工藝
許多人不免感嘆如今的年味沒有以往濃厚,其實年前的採買準備與傳統工藝,也是營造年味的好方法。剪貼大紅色的窗花或掛飾,融入吉祥事物、生肖形象;提筆書寫春聯或斗方、滾印年節版畫、繪製歲朝清供圖、擺設祈福的年花;或製作祈求平安的花燈,無論以竹木、棉紙、布帛為材料,都各有其手作的樂趣。
時令漢服
過年期間穿新衣戴新帽,象徵著辭舊迎新的「新年新氣象」,喜慶鮮豔的顏色,總能帶來紅火吉祥的寓意,漢服的穿搭自然也不例外。「大吉大利」的紅綠配色、「紅美黑大方」的紅黑配色、「大紅大紫」的紫紅配色、「垂紅帶金」的金紅配色等,只要能掌握色彩的和諧度,無論唐、宋、明的服飾都能穿出豐富的年味。而因應金虎年,選擇相關的老虎配件,也有「迎春納虎」的美意。
傳統節慶現代過法
新春佳節,當然一定不能缺少團圓樂事,也不妨與家人一同採買年貨,無論是充滿南北貨的「迪化街」,或百貨賣場的年節專區,都蘊含豐富的年味。觀賞時令花卉也是增添新年氣氛的好行程,欣賞「逸仙公園」的白梅需要幾分緣份,而「士林官邸」的春節花卉展則是每年的開春盛事。
除了提筆書寫春聯、斗方,以吉祥純潔的水仙花繪製「歲朝清供圖」,以紙張製作唐代的無骨花燈「繡球燈」等傳統工藝,也可以到「臺北市孔廟儒學粉絲團」下載虎年生肖紙模,體會年節剪紙的趣味,或於新春期間走訪臺北孔廟,感受新春造景。
漢服,為漢文化的傳統服飾,包括秦漢、魏晉、隋唐、宋明等不同朝代,各有不同審美所形成的服飾文化。大多數漢服同袍對於漢文化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或興趣,除了可以用來輔助區分不同朝代服飾的特徵、理解不同朝代的文化特性,更可以依照中華文化的傳統節慶過生活,增添生活的儀式感。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