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配雞蛋糕,順便讀點臺灣史!──鐵製火鉗夾式雞蛋糕模具、日東紅茶罐

組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臺史博提供
組圖/琅琅悅讀,圖片來源:臺史博提供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以打造「臺灣歷史共筆」與「知識共享的智慧寶庫」為願景,致力推廣館藏歷史,讓古物不再沉寂於展示櫃中,而能與當代社會展開跨時空對話。官方社群推出的「#現在是新奇物晚上」系列貼文,選題橫跨民生日常與歷史記憶,帶領觀眾從新奇角度重新認識那些逐漸被遺忘的故事。琅琅悅讀陪你一起跨越時空,傾聽文物低語,精彩內容不容錯過!(編按)

【走啊!這週末喝杯紅茶】

圖片來源:臺史博提供

大家平常有在喝茶嗎?​無論是手搖飲的珍奶、還是家中現泡的熱茶,茶早已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但你知道嗎?​臺灣的茶文化,其實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從清代的烏龍茶外銷,到日治時期紅茶的興起,茶葉產業見證了臺灣的經濟與文化變遷。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了避免臺灣茶與日本本土綠茶競爭,轉而鼓勵在臺灣生產紅茶。於是​總部位於東京的三井物產便來臺大量收購茶園及設立製茶廠,在 1927 年時推出「三井紅茶」,1933 年更創立「日東紅茶」這個品牌,致力於紅茶的生產與外銷,甚至將臺灣紅茶推向國際市場,與英國的立頓紅茶一較高下。

這款「日東紅茶」茶罐,正是那段歷史的見證。​金屬罐身貼有綠色茶葉圖案,中央是一只深綠色的西式茶杯,旁有「NITTON」字樣,代表「日東」的羅馬拼音,罐身上還寫有「日東茶園製」、「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發賣」。

如今,雖然我們習慣了各式各樣的手搖飲,但這個茶罐提醒我們,臺灣茶葉曾在世界舞臺上發光發熱。​下次喝茶時,不妨想想這段歷史,品味其中的故事與文化吧!​

💡 文物小檔案

名稱:日東紅茶茶罐
年代:1933 - 1945
館藏號:2019.031.0392
貼文發布時間:2025/06/06

【走啊!這週末來烤雞蛋糕】

圖片來源:臺史博提供

城門、雞蛋糕和三十六把刀有什麼關聯?口耳相傳的童謠深植記憶之中,從小到大歷久不衰的雞蛋糕,是戰後臺灣至今不可取代的街邊美味。

現在在夜市、市集或路邊看到的雞蛋糕攤車,大多使用一長排俗稱白鐵的不鏽鋼模具來烘烤。這次要介紹的藏品,則是早期的鐵製雞蛋糕模具。如今大家多半只聽過鑄鐵打造的鍋子,其實鑄鐵不只成本較便宜,導熱又均勻,因此也是早期常見的雞蛋糕模具材料!

這組紋路精細、象徵「年年有餘」的鯛魚造型模具有一定深度,攤販可以在餡料中創意變化,將純粹的麵糊打造成「內外兼備」的趣味街頭美食。

材質和工具會變、大眾的消費習慣和口味也會變。雖然現在市面上有令人眼花撩亂的豐富選擇,精緻甜點也不再是普羅大眾難以負擔的消費,雞蛋糕的樸實香氣還是深植於我們心中。週末上街逛逛,買一袋剛出爐的雞蛋糕,和身旁的人分享單純的美味,也是一種冬日裡的美好享受!

💡 文物小檔案

名稱:鐵製火鉗夾式四枚鯛魚造型雞蛋糕模具
年代:1945-
館藏號:2010.031.0299.0001
貼文發布時間:2025/01/10

【同場加映】

飲食記憶如何捕捉、承載與傳遞?臺史博以15組飲食記憶關鍵字為主軸推出「數味食光:臺灣飲食記憶特展」,即日起至2025年11月9日於臺史博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1特展室展出。展場不只公開傅培梅發想統一滿漢大餐泡麵的手稿,還有歷任總統的國宴菜單,以及重要的飲食記憶,帶領讀者見證臺灣社會變遷,感受飲食積累於常民生活中的文化魅力。

「數味食光:臺灣飲食記憶特展」

時間:即日起至2025年11月9日
地點:臺史博展示教育大樓4樓第1特展室

臺史博特展「數味食光:臺灣飲食記憶特展」即日起至2025年11月9日驚奇展出。圖片來源:臺史博提供

民眾對歷任總統菜單名稱深感興趣。圖片來源:臺史博提供

●本文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授權琅琅悅讀刊登,原文出處:【走啊!這週末喝杯紅茶】【走啊!這週末來烤雞蛋糕】,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臺史博 文物 歷史散策 歷史 展覽資訊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嗅聞台灣】謝金魚/細寫椪餅:府城女人的眼淚與美食脈絡

從現實自然到精神風景,美學講師胡琮淨的「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觀展攻略

臺灣夜生活百年縮影──從夜市彈珠檯、陸橋夜遊

聽見金句/隨著科技進步,讓「溝通」已經逐漸在退步。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