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真正的端午主角?粽子背後藏著怨靈,三位投江者傳奇

粽子示意圖。圖/AI生成
粽子示意圖。圖/AI生成

(內容/,編輯撰稿/

是在農曆的五月五號,民間俗稱為「肉粽節」啦!

那過去呢,我們從課本裡面所得到的概念,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其實呢,端午節自古以來,就是為了「驅除瘟疫」以及「龍圖騰崇拜」的一個結合。為什麼是為了驅逐瘟疫?因為端午節的時候,氣候開始要進入夏天。在春夏之交,這個疾病最容易流傳,所以我們都可以發現,很多的傳染病都是在夏天流傳的。那所以農曆的五月,我們稱為「惡月」,惡毒的惡;或毒月,有毒的意思。

那其實龍圖騰崇拜,就是龍象徵「雲」跟「雨」,它的目的也就是要祈求風調雨順。夏天要嘛就不下雨,要嘛就是豪雨成災,所以夏天即將來臨之前,我們要,由這個龍所象徵的雲、雨,祈求能夠風調雨順。

至於端午節的由來,很多的民眾都會誤以為他是紀念屈原;其實端午節的由來有三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的就是紀念忠臣屈原,因為他投汨羅江。

第二個版本是紀念伍子胥,因為伍子胥在死後,屍體被丟棄在錢塘江,還是跟水有關。

第三個版本,是為了紀念孝女曹娥,因為曹娥是死於舜江。

那這三位都是因為死在江中,所以有這三個版本的來源。那其中,最普遍的說法,就是因為紀念屈原。那屈原呢,他原本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因為楚懷王聽信謠言放逐屈原,所以他寫了離騷;後來襄王即位,又把他流放到江南。屈原不忍心看到楚國滅亡,所以投汨羅江自盡。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暢聊鄉土說故事:寶島的歲時節日》

我們所熟知的版本就是屈原投江之後,百姓就投在江中,避免屈原的遺體被這些魚類所吃掉。

歷代聖賢半身像-屈原(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data)

第二個版本,伍子胥的傳說,是吳王夫差沉迷西施,然後荒廢朝政;後來又聽信讒言賜劍給伍子胥,令他自盡。伍子胥在自刎之前,要人在他死後,將他的眼睛挖出來,掛在東城門上,他要親自看到越國消滅吳國。吳王夫差非常憤怒,就將伍子胥的屍首丟棄在錢塘江。那百姓呢,因為他衷心為國卻遭到賜死,而且陳屍江中,所以就投粽子到江中,而且又划龍舟要尋找他的屍體,這個後來呢,也跟屈原的傳說一樣了。

第三個版本是孝女曹娥的傳說。那曹娥的父親因為落水而亡,曹娥就沿江尋找他的父親,最後投江自盡;五天之後,人家就發現曹娥抱著她父親的屍體浮現在江面上,所以縣令特別勒石為碑,叫做「曹娥碑」。

這三個版本都是古代有關端午節的由來。

那端午節其實是取源於所謂的「政治神話」,不管是為了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或者紀念曹娥,都是跟江水有關;那其中屈原投汨羅江,最符合統治者的需求,所以後來就以屈原的版本,作為端午節起源的由來。

歐麗娟聲音課程《暢聊鄉土說故事:寶島的歲時節日》(圖片來源:一刻鯨選)

●點擊前往聆聽或閱讀更多:《暢聊鄉土說故事:寶島的歲時節日》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端午節 划龍舟 一刻鯨選 粽子 林茂賢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澎湖小管令人難忘的鮮脆秘密 原來藏在講究的捕獲方式

用閱讀力翻轉部落孩童的未來──屏東縣原住民vusam圖書館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開展!必看經典,線上導覽先睹為快

蘇益賢/用藝術昇華苦痛,在痛苦中看見意義──《路易絲‧布爾喬亞展》觀後感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