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上口】海苔熊/松屋:深夜裡接住我們的那一盞燈

第一次吃松屋,是一個深夜——

她說:「不管你工作到幾點,松屋的燈,永遠為你亮著。」

那一晚,味道與那個在深夜裡閃閃發亮的她,在我腦海裡住了下來。

與松屋初遇

第一次知道這間店是小地瓜帶我去吃的。她是無家者的社工,這裡露宿的無家者們通常晚上才會回到睡覺的地方,所以如果要帶東西、訪問他們或提供協助的話,經常都是「夜訪」,這也意味著,工作結束往往都是一兩點了。「不管你工作到幾點,松屋的招牌,都永遠為你點亮。」她推薦我去吃的時候,眼睛就像吉伊卡哇一樣會閃閃發光。

老實說,我的工作也不遑多讓,不論是接個案、錄影結束,常常都是10、11點,以前我通常都是便利商店「友善時光」帶了就走,御飯糰飲料什麼的。但大家都知道,我們這種助人專業,有時候情緒上的消耗需要食物來補足,可能只是好好吃一餐,就讓耗盡的電量有一種被填滿的感覺。

松屋的漢堡排醬料相當特別,和著肉一口咬下去,嘴唇上都沾滿醬汁,用舌頭舔一圈,你會瞬間了解什麼叫做幸福的滋味,而且非常平價(雖然最近漲價了),店裡有相當美味的生菜醬料、醃漬生薑、透心涼的冷開水,通通都是免費的,用餐環境舒適又開到好晚,真的是夜歸者的福音。

松屋一景。圖片/海苔熊 提供,編輯組圖

深夜食堂,為你充滿電

「萬華區不是有很多無家者嗎?他們會分佈在艋舺公園、台北車站,還有西門町。像美妝店前面固定有一兩位會睡那裡, 捷運出口附近的椅子上,因為中間沒有柵欄,也有許多不良於行的無家者會直接躺在那。有時候看著他們『今朝有酒今朝醉,有錢可花持續花』,其實是一種沒得選擇的選擇。帳戶是警示帳戶不能用;露宿街頭睡覺時,現金也直接被偷走了。有的人工作了好長一段時間,卻連房子也租不起;還有人好不容易租到的房子,五坪小的房間,還要分給朋友睡,自己寧願去睡街頭。」但聽她講著這些跟無家者有關的故事,我突然覺得艋舺是一個溫柔的地方,如艋舺公園、台北車站的周圍,這裡也曾讓一些人短暫安穩下來——不論是身體上的流浪,或者是心靈上的流浪。

其實不只是她,有些工作到深夜的人,忙了一天,身體累了、心也空了,只想有個地方坐下來,好好吃一口熱食。

有時候是一位趕稿到凌晨的作家,剛交完編輯退來的第七次改稿,一路從咖啡店走出來,腦袋空白地晃到這裡,點了一份咖哩牛肉飯,才發現自己今天還沒吃東西。

有時候是一位剛下小夜班的護理師,穿著制服、背著沉重的包包,坐在靠牆的座位上,拿著湯匙慢慢舀著湯,或許心想:「今天給阿長(護理長)的報告總算趕完了。」

還有一次,我看見一位計程車司機衝進來點餐。他說他跑整晚,肚子餓到不能思考:「我剛剛餓到下錯交流道,一路閑晃看到這個招牌還亮著,就進來吃了!」

甚至也有加班到忘了時間的上班族,一邊吃著飯,一邊看著手機裡的訊息跳個不停,或許在那碗咖哩飯面前的十幾分鐘,是他整天唯一能安靜下來的時候。他放下筷子、長長吐一口氣,好像終於有個地方,可以容納他的疲憊。

松屋這個地方,就這樣收容了這些人,那些太累與太餓,太需要一份溫熱的安放。那亮著燈的店,就像深夜裡的一盞小燈塔,照亮他們短暫靠岸的片刻——當然,也包括我。

破碎時刻裡,填滿記憶的醬與米

博士班要提論文口試之前,我吃了一記當頭棒喝。由於我半工半讀,花在寫作上面的時間其實非常少,但我仍然妄想那個學期可以畢業!直到我跟指導教授討論完後,他才告訴我:「你這樣的資料今年要畢業是不可能的,可能拚拚看明年吧?」我當時只能夠用晴天霹靂來形容,就連心裡面懷抱著那麼一點點的希望都破碎了。

當天晚上我搭高鐵回到台北的時候已經很晚了, 11點多走出台北車站,兩眼無神,空空洞洞,想要吃點熱熱的食物,但又覺得自己不值得吃東西,然而肚子餓的念頭還是控制了我的腳,四處去尋覓食物,就這樣子一路晃到西門町已經超過12點,看到松屋的招牌還亮著,索性進去坐下,點了我最喜歡的特製醬漢堡排米飯套餐、生菜沙拉,加上洋蔥醬,然後味噌湯一定要升級成豚汁(裡面會有蒟蒻和更多蔬菜,$40而已相當划算)。

結果我咬下第一口漢堡排的時候就哭了。鼻涕、眼淚還有鎮日累積的疲憊排山倒海而來,混雜著漢堡排的沾醬,其實我已經分不清楚我吃的是自己的鼻涕還是醬汁,吃著吃著還因為吃太快,差點被飯嗆到。看著桌上的食物一片混亂,就想到了我的論文——明明是那麼的美味,但乍看之下不堪入目。我剩下的日子,似乎就是把它排成一個看起來還算不錯的樣子,讓它賣相好一點。

經典漢堡排咖哩。圖片/海苔熊 提供

一邊吃著醃紅薑的時候,想起我跟我爸吃油飯的回憶。在國中的時候,父親創業失敗,我們家非常窮困,他載我去上課的途中,常常會買早餐給我吃,所謂早餐就是兩碗油飯,一大一小,大碗的他都會留給我,小碗的他就自己吃而且還撥一半裡面的飯給我,吃不夠的時候,就會夾旁邊的金黃色醃蘿蔔充飢。小時候我不懂,總覺得爸爸為什麼那麼喜歡吃那個黃黃的東西,後來才知道,是他捨不得我吃苦,所以自己把苦給吃了。

沒想到長大以後,我極度懷念那個味道,去吃滷肉飯一定要加醃蘿蔔,每次來松屋,也一定要加一大把放在咖哩飯上面,辛香料的味道,搭配清爽的口感,混雜著日式咖哩千滋百味,從鼻腔貫穿到腦門,在記憶的深處裡面開出一片花田。當食物通過味蕾,口水流過食道,我才明白原來這個滋味叫做想念。

松屋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充滿各種記憶混雜的存在。在這裡有我過世的父親、曾經相遇的街友、疫情期間發物資到很晚和女友一起來吃到快睡著的回憶,如果有一間店可以承載許多不同體驗的我,那就是這一間了。

享用漢堡排咖哩的三種吃法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我通常都是怎麼吃松屋的。首先,我會在接近午夜的時候看到這個黃黃亮亮的,像是在跟你招手的可愛招牌,然後開始期待今天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新菜色。進去裡面,會有兩台電子點餐機,可以用電子支付還有掃載具,相當方便,很適合社恐仔。點完餐之後在等待上餐之前,可以先去旁邊裝免費的冰開水,冬天喝可能覺得還好,但夏天喝會有一種讓你來到雪山的感覺,真的只有一個字:「爽!」

除了特製漢堡排米飯套餐,另一個我常點的是經典漢堡排咖哩、沙拉還有味噌湯(升級成豚汁,圖片就是豚汁不是味噌湯噢),所以就教大家這份套餐的吃法。開始用餐之前一樣先喝一口水,把嘴巴的裡面的味道清乾淨,才能夠好好體會咖哩的美味。然後通常我會先吃菜,這裡的菜是要自己加沙拉醬的,沙拉醬是特調的洋蔥醬,酸酸甜甜的,而且洋蔥的氣味又不會太重(尤其是等一下你可能還要跟別人聚會的話),搭配厚重的漢堡排,剛剛好有去油解膩的功效。

松屋點餐一景。圖片/海苔熊 提供,編輯組圖

松屋沙拉、味噌湯。圖片/海苔熊 提供,編輯組圖

接下來喝豚汁,我會先品嚐它的料,這時候有幾種吃法,你可以一口肉配一口米飯,也可以把一部分的米飯倒進豚汁裡面混著吃,你立刻就有「豚汁蓋飯」的這個選項了。如果你覺得它不夠鹹(我是覺得很鹹了啦),還可以使用桌上的醬料,倘若你的餐點有加蛋,把蛋打散、拌著飯還有豚汁一起吃,又是另外一種人間美味。

接著是重頭戲咖哩飯。我通常會先吃一口白飯,這裡的白飯跟外面蠻不一樣的,能夠做到這麼平價,或許是因為使用台灣米,但儘管使用台灣米,水和油的比例也相當不馬虎,粒粒分明,每一口吃下去都有嚼勁;吃完飯後,我會切一小塊漢堡排,和飯和著一起吃,光是吃到漢堡排多汁的香氣,滲透到米的間隙,感覺好像身體破碎的部分,瞬間有能量流過的感覺,真的是會起雞皮疙瘩。

最後就是醬料、漢堡排、飯還有剛剛的紅薑、桌上醬汁等等攪拌一起吃,又會多出許多特殊滋味,漢堡排和咖哩飯本來就是神搭配,紅薑更是江湖一點絕,酸味、辣味再加上一種很獨特的甘口感,這是很奇特的體驗,大家有去松屋的話,麻煩一定要試一試。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如果你把飯吃完了當然就結束了,但通常我會剩下一部分的飯,把這些飯放入原本裝沙拉的盤子當中(此處裡面還保有一些洋蔥醬),再加入其他的醬料,又是一碗風味獨特的拌飯。到這裡為止,你的一碗飯已經有三種吃法了。是不是很酷!

每一碗蓋飯裡,除了醬與米,還有我們這些深夜漂泊靈魂的故事。在松屋,你可以不再是一縷孤單的靈魂,而是在此時此刻,被世界溫柔接住的人。

作家簡介:

海苔熊

海苔熊,本名程威銓,臺灣諮商心理師、心理學家,也是知名 podcast 節目「海苔熊的心理話」主持人與愛情專欄作家。現任依取有限公司顧問、英邦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關總監,並經常在《PanSci 泛科學》、《女人迷》、《姊妹淘》、《失落戀花園》等媒體平台撰寫專欄。專長領域包括兩性關係、親密關係、社會心理學與正向心理學。

關於「

「琅琅上口」是「琅琅悅讀」2025年全新推出的飲食專題,以一季一主題的方式,邀請各領域人士分享私藏的美味記憶。首季主題日本料理,受邀請人將以輕鬆筆調,訴說一道最愛的料理——無論是精緻大菜還是路邊小吃,都乘載著個人情感故事。除解說這道菜為何如此令人難以忘情,他們也將推薦私藏美食景點,以文字帶您走過一段滿滿質感的味蕾旅程!

推薦|台灣松屋 雙北均有分店

*松屋餐廳的營業時間通常是早上10點到凌晨4點,也有一些分店實施23小時營業(例如本文提及的西門町店,只在凌晨04:00~05:00休息一小時)。不過,週日或連休最後一天,營業時間可能調整到晚間7點30分,有些分店也會在未提前告知的情況下調整營業時間。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琅琅上口 飲食文學 飲食文化 吃貨特輯 琅琅專題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澎湖小管令人難忘的鮮脆秘密 原來藏在講究的捕獲方式

用閱讀力翻轉部落孩童的未來──屏東縣原住民vusam圖書館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開展!必看經典,線上導覽先睹為快

蘇益賢/用藝術昇華苦痛,在痛苦中看見意義──《路易絲‧布爾喬亞展》觀後感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