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繪本開啟後青春樂 !盧怡方:從閱讀感受「我存在」
談起家中的破萬本繪本,盧怡方笑言是個「災難」,不僅書櫃塞滿滿,還蔓延到地上堆成一塔一塔的,最後只好藏在各個角落裡。令人意外的是,她並非從小就開始讀繪本。
她的閱讀啟蒙從國小開始,當時老師要學生自己找書摘錄佳句,讓她愛上了優美文字,自己還會主動拿《唐詩三百首》背誦,每背一首,就打勾勾做記號。她也喜歡有畫面感的文字,不僅愛讀童詩,還參加童詩
社,雖然字句簡單,但每一句都很有畫面,甚至連詩句的排列都有形狀,「當時純粹覺得中文好美!」
初識繪本 深深著迷圖文載體
雖然喜歡有畫面感的東西,但小時家中並沒有刻意買繪本,直到大學她念了幼兒教育系,對幼兒師資來說,「繪本」是一種教學工具,在大一課堂上,她第一次接觸到繪本,「我當時很驚訝,世界上怎麼有這麼好看的書!用很少的字、很簡單的圖,但卻能傳達很深的故事和情感。」
她還記得當時看到繪本大師謝爾 ‧ 希爾弗斯坦(Shel Silverstein)的《失落的一角》,故事描述一個圓出發尋找自己失落的一角,它歷經波折,遇到無數的角,有些太大、有的太尖,最後終於找到一個能成就圓滿大圓的角。
但變成圓之後,卻滾動得太快,它再也無法停下來,和小蟲說話、聞一朵花香,甚至唱不了最想唱的快樂歌。於是它懂了,輕輕把角放下,繼續從容上路,尋找失落的一角。
人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失落的一角」,但真正的「圓滿」是什麼?從這個故事,讓你了解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這本書甚至沒有色彩,只有線條,非常簡單的圖,每個人都畫得出來,卻可以講出這麼深刻的故事。」
當她接觸得愈多,就愈發現繪本的多種樣貌,深深感受繪本世界的博大精深,「我開始著迷這種文字跟圖像合作說故事的載體。」她甚至打工分期付款,買下一套共80本、售價高達4、5萬元的繪本套書,更不用說常常去書店、圖書館看繪本。
因為太愛看故事,也影響了她的職涯選擇,「我開始在想,有沒有一個工作是只要跟小朋友說故事就好。」她笑著說。畢業後她擔任親子館老師,滿足說故事的夢想,5、6 年後,又繼續攻讀幼兒教育碩士學位,也曾任大學幼兒教育系的兼任講師。
設計課程 推廣熟齡讀繪本
但她自己也沒想到,一直深耕嬰幼兒和學齡前領域的她,後來竟開始推廣熟齡閱讀。盧怡方的先生是資深媒體人高有智,曾任熟齡生活雜誌《安可人生》的總編輯,某天他看著家裡的繪本山,發現繪本字少圖多,讀起來又有生命哲理,應該也很適合熟齡朋友閱讀,因而詢問太太意見。
盧怡方想起日本作家柳田邦男在 57 歲那年歷經喪子之痛後,重拾繪本,他在繪本中找到了慰藉,也重新領悟繪本裡的深刻意涵。他因而主張大人們應該「三讀繪本」,第一讀是在童年,第二讀是為人父母時陪小孩閱讀,第三讀是累積無數人生經驗後為自己而讀。人們對繪本的感知,會因為不同人生階段,而有不同解讀,兩人因此決定開始推廣熟齡讀繪本。
2017 年,她開始在《安可人生》開設「後青春繪本館」專欄,邀請臺灣繪本創作者、推廣人和出版社,挑選適合熟齡閱讀的繪本,推廣熟齡讀繪本的風氣,至今專欄已經累積了300 多篇文章。
她不僅教熟齡如何讀繪本,更讓繪本成為陪伴高齡長者的創新工具,「繪本不僅能閱讀,也能拿來做社會參與。」她發揮過去設計閱讀課程的專業,在 2019 年發展出一套「用繪本陪伴長者」的創新服務方案,訓練熟齡繪本活動的專業人才,包含選書技巧、說故事技巧、延伸活動設計和現場實作演練,成了全臺灣第一個設計熟齡繪本活動的專業團隊。
課程吸引不少想當志工的退休族和長照機構人員、社工、照服員、社區關懷據點的同仁參加。除了自辦課程外,盧怡方也攜手各縣市社會局處、醫院、各大專院校的社工系、長照相關科系、高齡關懷相關社福團體等合作培訓,4 年來已培訓上千人。
閱讀陪伴 用生命影響生命
和過去讀繪本給小朋友聽相比,陪長者讀繪本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技巧。面對孩子,重要的是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念的時候要有重音、節奏;但面對長者,「長者都喜歡說,但卻沒有人聽他說,繪本是引發他說出自己生命故事的媒介。」
她拿起一本《我的美術館》說,故事從小孩視角出發,當大人聚精會神欣賞美術館中的名畫和雕塑時,孩子也正用自己的方式找到隱藏的藝術之美。在他眼中,清潔人員的體態和古典女神雕像同樣迷人,男子身上的刺青和青花瓷一樣美麗,生活中處處可見藝術。當故事說完後,就可以請長者分享,他們曾經也看過哪些很美的事物。
雖然這本繪本以孩子為主角,但熟齡朋友讀來一樣有收穫,「好的繪本是不分年齡層的!」閱讀也是一個思考練習,高齡最擔心失智,透過閱讀,讓頭腦時時處於活動狀態。
閱讀不僅改變了盧怡方的人生,從大學對繪本一見鍾情,因此致力推廣,也改變了許多長者的人生,「我們看到很多用生命影響生命的故事。」有位住在花蓮的大姊,雖然已經高齡80歲,但仍非常有活力,特地來臺北受訓,有次她到了一個社區關懷據點服務,在場的長輩大多是6、70歲,意外形成80歲陪伴60歲的動人畫面,「大姊說,當她在做這件事時,早已忘記自己的年齡,純粹分享熱情。」有對60多歲的夫妻被她感動,希望他們以後也能像她一樣服務別人。
另一位60歲的大姊,為90幾歲的長者服務,但下次再去時,發現長者已經離世,對她帶來很大衝擊,因為死亡如此靠近,讓她更不想浪費生命中的每一分一秒。過去她對自己有很多設限,比如每次在分享場合,她都很想舉手講話卻沒有勇氣,但現在全都打破框架,即使第一次舉手心臟跳到差點要叫救護車,還是努力表達,甚至開始嘗試騎機車環島,「不只是單純閱讀繪本而帶來的改變,更因為服務陪伴而感受到生命價值,進而做出改變。」
作品支撐 熟齡繪本愈發蓬勃
盧怡方觀察,過去臺灣的出版市場還是習慣將小孩作為繪本的受眾,並沒有「熟齡繪本」的概念,但如果熟齡繪本要發展成一個產業,「不只是邀請高齡讀者來讀,也希望創作者端可以加入。」因此她拋磚引玉,在 2020年底出版了臺灣第一本以熟齡視角創作的繪本《第 100 根白毛》,以奇幻的黑貓故事談論變老議題。
這幾年她愈來愈常聽見熟齡繪本這個詞彙,許多出版社也接連推出相關繪本。她翻開推薦清單,像是《巴黎老奶奶的故事》,描述一位奶奶隨著年紀漸長,記性變差、視力大不如前;腸胃不好,所以不能再吃大蒜和洋蔥等刺激性食物,就連最愛的爬山、游泳也難以負荷。
但老奶奶總是用樂觀和幽默轉化:記性變差沒關係,找一件東西,往往可以再發現 10件東西;不能吃洋蔥沒關係,這樣再也不會因為切洋蔥而流淚;不能爬山游泳也沒關係,鞋子就不會磨壞了。心境,常常影響自己對變老的看法,未來你是不是也能當個以臉上皺紋為傲的老先生、老太太?
另一本獲得林榮三文學獎新詩獎首獎的《注音練習》,巧妙的將注音ㄅ到ㄦ融入詩句,講述一位不識字的阿嬤,如何渡過重男輕女、幼年失學、為家庭奉獻、老年因不識字而困窘的人生故事。歷經諸多犧牲及成全後,現在她開始練習寫字,重拾自信,即使老了,也能活出不一樣的自己。
2022 年盧怡方晉升為新手媽媽,除了為孩子讀繪本,閱讀也為她忙亂的育兒生活帶來滿足和平靜。即使每天只能用零碎空檔看書,但能安靜的閱讀、思考,再把解讀化為文字,「在閱讀跟書寫過程中,感覺到『我存在』,我就是我,不只是誰的媽媽或老婆。」在每個生命階段,閱讀總扮演不同角色,但不變的是,每個人都能在閱讀中得到啟發和樂趣。
●本文摘選自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所發行雙月刊《書香遠傳》雜誌167期:品閱樂齡生活,授權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