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錯置?帶你重新審視公私間的空間關係:後浪賞〈城室計畫〉

城室計畫(圖/尼普利 提供)
城室計畫(圖/尼普利 提供)

每年挑選後浪賞作品的時候,總是會有一兩組作品讓我毫不猶豫就選入後浪賞,實踐工設胡東凱設計師的「城室計畫」就是這樣的作品。

他從都市這個水泥叢林的宏觀角度切入,以空間設計的語言為概念主軸,將都市中隨處可見的物件如鐵皮屋、排煙風管、三角錐等元素作為核心,設計出一系列家具。胡東凱認為,東亞都市中廣泛存在公共空間的挪用,比如說安全島菜園、騎樓變成小吃攤,或是有人會在路邊洗衣服、挖蚵仔等,這些私領域進入公共空間的日常風景,對長久生活於其中的人來說不值一哂,但卻成為最具當地特色的風景一隅。

書名:《書上設計展2020》
作者:尼普利編輯室企劃
出版社:尼普利出版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31日

這樣公私混合的街景啟發他這個作品計畫的靈感,反其道而行邀請一些平常存在於大家印象中的公共物體進入私領域,比如說排煙風管變成沙發椅,三角錐變成桌子、鐵皮屋成了室內屏風等。胡東凱的設計論述很有趣,「原本正式人造環境中清楚的內/外界線,因為非正式的大量介入,其位置不斷推移修改之外,界線本身也被管線、設備、動線等等不斷穿插破壞,......『公用』的私人用途佔用公共空間的狀況,有時被共用的概念取代,於是出現一種介於公有與私用之間的灰色空間。」

城室計畫(圖/尼普利 提供)

他試圖在城室計畫中去模糊既定印象中空間的內外關係,藉由家具這個載體去呈現出一個模糊內外界線的空間,再去探索人類在區分公私領域的界線定義。當這些公共建構進入私領域後,存在於物體上帶有的公共屬性將會重新定義私有空間。那這裡到底是戶外?還是室內?會讓住在其中的使用者開始感到困惑,甚至開始思考起空間裡公共與私人之間的關係性,進而探討市民對都市樣貌積極自發性功能改造的現象。

城室計畫(圖/尼普利 提供)

胡東凱的作品與其說是家具設計,不如說是一個有趣的藝術計畫。他的重點不在家具是否好用的機能性,而是一個藝術創作脈絡的具體呈現,也是思辨設計(Speculative Design)的一種延伸。我特別喜歡通風管沙發椅的金屬紋理,那是經過多層次的酸洗加工與細緻打磨等工序出現的結果,非常非常美!或許台味的當代美感就存在於我們認為俗氣的表層之後,經過細心製作也能成為經典。

他甚至與其他同學一起在校外策劃了一個藝術展,「後製造:都市自然作為原產地」,這些新世代的創作者以都市為新自然礦場,從人造物當中取材,觀察、採集、思考、製造,把自己的作品當作對這個生活場域的回應,發展出新生產關係——後製造。

城室計畫IG(@urbanroom.project)

設計發浪後浪賞報導

設計團隊

工業設計系

Advisor|曾熙凱

Designer|胡東凱

【本文摘選自尼普利編輯室出版《書上設計展2020》一書內容,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閱讀」頻道。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實踐大學 閱讀專題 閱讀

逛書店

延伸閱讀

香港電影浮沉錄/《白日青春》劉國瑞導演專訪:商業與藝術的拉鋸,終究會進入每一位新導演視野中

穿越時空的聆聽編織──臺史博「當夏日微風走過」聲景工作坊側記

從熱帶雨林回望文明!植物科普書暢銷作家 胖胖樹:寫一封給植物的情書

電影、演唱會可以,為何表演不行? 「劉德華事件」引爆「颱風天演出」省思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