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母子!另類母親節電影《親愛的媽咪》:我惹麻煩,是因為她具有拯救世界的能力

《親愛的媽咪》劇照。(圖片翻攝自IMDb)
《親愛的媽咪》劇照。(圖片翻攝自IMDb

母親偉大,但我們對她的敬意與愛卻無比複雜。

在華人社會,人們很難針對母親這個角色進行深刻探討。或囿於傳統倫理觀念,無法以決絕的批判的視角介入,或「養兒方知父母恩」,對從前的心結衝突多一分體諒。然而無論是忍受還是體諒,都無法增加理解——最終只有發展成表面上相安無事的關係。

幸好我們還有虛構作品,得窺暗潮洶湧。你不一定會在寫實的情節中印證個人經歷,但對於那些撕扯、喧囂,卻也能心有戚戚焉,令人反思衝突當下的動機與為難;觀看虛構作品無法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但對於那些不善於表達內心情感的人,仍是個梳理自我,觀照他人的機會。

是個特別的日子,你可以藉這個日子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致敬,但如果心裡還有過不去的坎,至少這一天中能試著和自己達成和解。

如果要從界挑一個顯然有母親情結(Mommy Issue)的人才,非加拿大導演札維耶.多藍(Xavier Dolan)莫屬。2009年,時年19歲的他首次自編自導自演作品,就在第62屆坎城影展上獲得三項大獎,該得獎作品有個引人側目的名字:《J’ai tué ma mère /I Killed My Mother》,直譯是「我殺了我媽媽」,台灣則譯為較為委婉的《》。

《聽媽媽的話》劇照。(圖片翻攝自IMDb

導演札維耶.多藍。(圖片翻攝自IMDb

半自傳性色彩,加上多藍本人出櫃同志的身分,令這部處理母子關係,卻又讓劇中人物陷於無止無盡爭吵的電影甫亮相便技驚四座,敏銳的觀察力、對情感的細細表達,以及近乎完美的影像構圖,令層層疊疊的矛盾和衝突不致淪為奇觀,《聽媽媽的話》揭穿了難堪的真相:我們無法忍受一起生活,但我們同樣無法真正脫離彼此。

由於電影中的角色總是不吝嗇地、以極為膨湃的感情推動那些苛薄惡毒的言行,以致引來「崩潰派演技」的嘲諷,但它們同樣觸動人心,因為我們都清楚,要傷害最重視的人有多容易。

在另一部同樣以母子關係為主題的作品《》(Mommy),多藍將重心從兒子轉移到母親身上,讓一個自己都顧不好的單身母親,臨危受命承擔起照顧躁鬱過動兒子的責任,她的教養方式充滿缺陷——因為真正的人都有缺陷。

《親愛的媽咪》除保留《聽媽媽的話》的一切優點,更是多藍才華的爆發,他巧妙地將影像的長寬比納入敘事一環,通過巧妙的視覺小技巧施展真正的銀幕魔法,此外還將大量的流行音樂天衣無縫地織進電影情節裡去。

綜觀電影原聲帶,不難發現《親愛的媽咪》的背景設定在千禧年初期。多藍稱之為「一個充滿條條框框,無關時尚的時代」。這些來自Dido、Simple Plan、One Republic的歌曲,無一不是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的電台金曲,今日聽來編曲結構並不出奇,商業氣息滿滿,那一方面反映了時代、角色所屬的階層的品味,也是人物心理鋪墊。

「如果有一樣對比其他人事物,是我更深刻理解的東西,那無疑是我的母親。不過,當我說『我的母親』時,指的抽象意義上的母親,是她所代表的那個形象。」多藍在《親愛的媽咪》地創作者自述如此寫道:

「因為她,我總是踏上歸途。我想在勝利時有她相伴,我想在萬籟俱寂時聽到她的聲音,我製造麻煩,是因為她具有拯救世界的能力,需要表現機會。讓我思考的人是她,讓我在犯錯時想要反省的人也是她。

「無論如何,她都是最終做裁定的那個人。」

即便你不認識多藍,讀到這裡大概也能瞭解前文提到的Mommy Issue是怎麼回事了——沒有什麼能比「相愛相殺」更能形容像這樣難言難解的糾葛。有趣的是,導演卻不認為《親愛的媽咪》(相信《聽媽媽的話》也是)描述的徹底毀滅、失敗的關係,他希望電影仍是個描述愛的故事。

「我覺得人不應該被困難與標籤定義,而是以情感和夢想定義。我想這部電影是關於愛在歷經波折後,仍倖存下來。我真心希望我至少做到這一點。」

一年一度的母親節,你準備為自己、為母親做什麼?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母親節 聽媽媽的話 親愛的媽咪 札維耶多藍 電影

精選影音

系列文章

情慾交纏政治,六四禁片《頤和園》中的愛情追求及幻滅

《頤和園》是導演婁燁 2006 年的作品,該片被中共廣電總局指為技術水準低落、大尺度的情色呈現遭到封殺,婁燁本人也因為在未獲批准的情況下將電影攜至坎城影展放映,而被下達五年不得拍片的禁令。 大尺

爵士音樂是寫作學校!村上春樹敬獻,53年前傳奇現場復活

村上春樹寫下第一本小說《聽風的歌》是29歲,那時是1978年,他在東京經營的爵士咖啡廳「Peter Cat」剛邁入第四年,生意穩定,每晚打烊後便伏在廚房裡寫作兩個小時。 是同年一場有養樂多燕子隊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魔幻想像:一代又一代的青春,因照常升起的太陽燦爛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一項通知,並於隔日的《人民日報》上刊載。這份因其發表日期而被稱為《五一六通知》的文件,標誌著「文化大革命」正式展開,直至毛澤東於1976年逝世始得以落幕。

2024世界閱讀日/村上春樹、費茲傑羅的小說世界,是言辭與旋律的二重奏

4/23世界閱讀日,這麼特別的一個日子,當然要做些特別的事。像是這一天完全不閱讀,不接觸跟書有關的事物,一不小心看到書的封面要趁還沒看清楚前,趕快翻到封底緊盯售價,直到洗掉對書名的模糊印象,或購書衝動

作曲家來台現場配樂!「濱口竜介 X 石橋英子」創作計畫《GIFT》北影獻映

為日本名導濱口竜介製作《在車上》、《邪惡根本不存在》電影配樂的作曲家石橋英子,將給2024年台北電影節帶來與濱口竜介協作的創作計畫《GIFT》,並在電影放映時同步進行即興現場配樂,可謂是影展現場專屬限

滿島光也愛的《重慶森林》,是陳放三十年不過期的鳳梨罐頭

我們分手的那天是愚人節,所以我一直當她是開玩笑,我願意讓她這個玩笑維持一個月。 從分手的那一天開始,我每天買一罐5月1號到期的鳳梨罐頭,因為鳳梨是阿May 最愛吃的東西,而5月1號是我的生日。我告訴

威剛黑膠博物館28日起開放參觀!為什麼他們愛黑膠?

預定3月28日對外試營運,坐落內湖的「威剛黑膠音樂博物館」,由記憶體大廠威剛科技董事長陳立白成立,館內收藏均為陳立白30年來蒐集所得,累積上百萬張的黑膠唱片,以及多達100台的留聲機。就收藏規模言,在

222貓之日:不需要哆啦A夢的道具,也能聽懂貓言貓語

愛貓一事,在人類文化中可說是裴遠流長,古埃及人奉貓咪為神祈的化身,《禮記》也曾記載「迎貓」這項祭祀儀式,以回報防止田鼠破壞農作物的貓咪,並將禮數有無做到位視為判斷君子德行的標準。(原文:『古之君子使之

新年伊始,鑼鼓喧天!世界各國除夕夜都聽些什麼?

告別黑兔年,迎接甲辰龍年,無論你的信仰為何,那都件值得慶祝的事情,接下來要旺一整年的人務必好好養精蓄銳,接下來犯太歲的人也記得去廟裡點個光明燈;總之,春節期間請忘掉一切憂慮煩惱,好在來年從容應對新氣象

「因為在2046,一切事物永不改變」:音樂,令梁朝偉轉身成周慕雲

除非時代感過強或耳熟能詳,否則人們往往下意識判斷出現在一部電影中的配樂,都是作曲家為該部作品量身剪裁的。尤其是王家衛的電影配樂,喜憂參半,欲望、失落都在壓抑裡萌芽,絲絲扣入影像的每一幀,如何假無關製作

延伸閱讀

情慾交纏政治,六四禁片《頤和園》中的愛情追求及幻滅

臺南浪漫綺譚!400 強檔鉅獻,舞台劇《內海城電波》週末開城

爵士音樂是寫作學校!村上春樹敬獻,53年前傳奇現場復活

聲聲慢.台南/李劭婕:揉合鄉野奇談、現代議題的台南式魔幻寫實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