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有這一次!鋼琴名家歐拉夫森攜《郭德堡變奏曲》6月份登國家音樂廳

圖片翻攝自: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圖片翻攝自: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備獲樂評盛讚,被譽為顧爾德辭世後《》的繼承人,冰島鋼琴家維京格.(Víkingur Ólafsson)即將在6月12日(臺北)、6月13日(高雄衛武營音樂廳)來台,和觀眾分享獨具特色的《郭德堡變奏曲》。

值得留意的是,在此次《郭德堡變奏曲》全球88場演出,歐拉夫森將不會再有此作品的巡演計劃,換句話說,這將是你此生唯一一次親臨現場,聆聽歐拉夫森演繹這部曠世傑作的機會!

以下內容由音樂文字工作者陳效真撰寫,詳細描述的《郭德堡變奏曲》為何是眾多鋼琴大師一生必攀的巔峰,以及歐拉夫森對之無比著迷的緣故,提供讀者深入認識,玩味經典別緻之處。(編按)

作曲家巴哈的知名作品《郭德堡變奏曲》在一七四一年出版,是兩百八十多年前的作品。全曲超過七萬五千個音符,但是巴哈並沒有特別標上演奏指示,所以給了鍵盤樂器演奏家極高的自由度。隨手查一下手邊的唱片,演奏時間竟然可以從最短的三十八分鐘(顧爾德一九五五年版)到最長的八十七分鐘(埃斯法哈尼、杜天奇、索科洛夫、列維特)。最近出版《郭德堡變奏曲》專輯的冰島鋼琴家歐拉夫森(Víkingur Ólafsson)就說,能讓他重複彈八十八遍而且不會覺得要發瘋的作品,就只有《郭德堡變奏曲》。

巴哈是歐拉夫森最喜愛的作曲家,幾乎沒有一天不能不彈他的作品。他從十四歲開始接觸《郭德堡變奏曲》,但是少年時期沉迷在用鋼琴演出多聲部對位法的美妙,多年後才試著捕捉屬於自己的《郭德堡變奏曲》。由於歐拉夫森曾經在訪問中提到,是顧爾德(Glenn Gould)一九五五年的唱片讓他意識到巴哈的包容性,體會到顧爾德如何把一般人眼中的學術資料,變成有靈魂的表演素材,因此後來不少唱片、音樂會宣傳都會稱他是「冰島的顧爾德」。但是仔細聽過這張唱片,會發現這些終究只是宣傳用語而已,和事實頗有差距。歐拉夫森也說自己並不是試著再現顧爾德曾經做過的事,而是像作曲家一樣思考,在每個變奏中試著找到自己的聲音。

二十五年來,歐拉夫森一直盼望有一天能錄下這首「在鋼琴上思考與發揮想像的百科全書」。但是真的要走進錄音室前,仍然下了相當準備工夫。他在該樂季儘量只安排獨奏會,而且曲目只有《郭德堡變奏曲》。就這樣演奏了八十八次,挑戰自己從不斷重複中看看是否能得到什麼,第一次與最後一次演奏之間又會發生多少變化。

從過去的唱片裡,歐拉夫森留給我的印象是「智性」。看到他描述一開始把詮釋《郭德堡變奏曲》當成解數學題,精確測量與計算各個速度標記的完美比例時,忍不住大笑:這會不會過度理智到走火入魔了?還好歐拉夫森很快察覺規則(賦格、對位)不應該超越音樂,有呼吸與心跳的人性化《郭德堡變奏曲》才是最終目標,《郭德堡變奏曲》是由一段簡單、優雅的詠嘆調開始,從這段簡單的素材衍生出無限的變化。或者也可以說它是個聲音的太陽系,詠嘆調是位居中心的太陽,三十段變奏則是圍著它旋轉的行星。

不過,我更喜歡歐拉夫森的說法:整部作品是一個生命週期,詠嘆調是生命的頌歌,前十四段變奏是快樂的童年,第十五變奏是經歷生命中的第一失去,第二十一變奏再經歷一次打擊,而真正的悲傷出現在曾被藍道芙斯卡(Wanda Landowska)稱為「黑珍珠」,比其他變奏都長許多的第二十五變奏。

然而無論是喜或悲,人生總是要回到原點。最後的詠嘆調再現則像是回顧一生,而我們已經知道結局⋯⋯乾淨清脆、流暢簡約的音樂線條是我一開始喜歡上這張唱片的主因。歐拉夫森的速度並沒有特別快,但是舉我特別喜愛的第一變奏為例,這樣明確精準、又增加許多戲劇效果的詮釋實在少見。如果要以顏色來形容,歐拉夫森提到他認為《郭德堡變奏曲》是一部紅色與橘色的作品。但是在設計專輯封面時,他要求使用黑白照片,「就像音樂一樣簡單、透明和具體」,這也是他的音樂所想要傳達的意念。

●本文為 AQ廣藝誌 授權刊登於聯合新聞網「琅琅悅讀」頻道,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郭德堡變奏曲 巴哈 歐拉夫森 國家音樂廳

精選影音

系列文章

疫期散播快樂的產物!法國鋼琴家塔羅四手聯彈變音樂專輯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各地的演出場地大約關閉一年到一年半不等,中間還交替出現幾次封城。以巴黎為例,二0二0年春天封城五十五天,餐廳等社交場合關閉,所有居民幾乎只能出外在住家附近一公里內的超市、藥局購買必需品。法國鋼琴家塔羅(Alexandre Tharaud)也被關在家裡,透過窗戶看著外面明媚的陽光,想念音樂圈的朋友們,以及各種讓自己開心的點子。突然間,他想到很久以前醞釀過的念頭:與音樂家朋友錄製四手聯彈專輯。

「呼嘎蝦嘎」,人人都是獨奏家!指揮大師帕帕諾爵士傾情演出兩部俄羅斯浪漫神秘經典

雖然為獨奏小提琴與樂團寫了《兩首俄羅斯主題的幻想曲》,但是說到林姆斯基─科薩科夫為小提琴與樂團寫的作品,一般人還是會先想起《天方夜譚》與《西班牙隨想曲》,雖然獨奏小提琴在這兩部作品裡只演奏貫穿樂章的一些段落。

「讓詩歌自己吟唱」烏克蘭著名聲樂曲《無聲之歌》有何魔力?

從去年到今年,意外發現有兩組音樂家出版了烏克蘭作曲家西爾韋斯特羅夫(Valentin Silvestrov)的聲樂曲《無聲之歌》。西爾韋斯特羅夫的作品錄音並不難找,但是大多集中在合唱曲、鋼琴小品與室內樂。這兩年出版的《無聲之歌》雖然都只是選曲,但是已經足以一窺這部與一般藝術歌曲完全不同的奇妙作品樣貌。

延伸閱讀

當搖滾遇上鐵幕:捷克民主之路上的文化暗戰,比英雄更能撼動政權

「2024台北喜劇節」50場演出11/28接力登場,六檔必看節目精選

武俠刀劍 vs. 南天超銀河奧祕!《洪荒瀰漫超銀河》劍皇與祂的解謎情趣

1938年火星入侵假新聞,曾引發百萬人口恐慌?傳奇名導的《世界大戰》是則警世寓言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