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北國際書展/台灣科學巨擘李遠哲 《返鄉記》新書發表與人生歷程分享

2024國際書展進入最後一天,2月25日特別邀請台灣第一位諾貝爾化學奬得主,同時也曾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李遠哲,與黃進興副院長、李有成兼任研究員,於主題廣場舉辦《返鄉記》新書發表會。圖/台北書展基金會
2024國際書展進入最後一天,2月25日特別邀請台灣第一位諾貝爾化學奬得主,同時也曾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李遠哲,與黃進興副院長、李有成兼任研究員,於主題廣場舉辦《返鄉記》新書發表會。圖/台北書展基金會

2024國際書展進入最後一天!今(2月25日)特別邀請台灣第一位諾貝爾化學奬得主,同時也曾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與黃進興副院長、李有成兼任研究員,於主題廣場舉辦《返鄉記》新書發表會,此次也為李院長唯一一場新書發表活動,透過此次演講,與眾人分享他的人生成長故事。

書名:返鄉記:李遠哲口述傳記
作者:李遠哲, 黃進興, 李有成, 林易澄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時間:2024/01/05

李有成兼任研究員提到,《返鄉記》的創作動機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能夠以口述歷史的方式記錄歸國學子李遠哲的心路歷程。在擔任院長長達12年的過程中,李遠哲不僅提升了台灣整體學術水準,也積極參與各項社會議題,包括921地震的重建、推動教育改革等。李有成兼任研究員在《返鄉記》的前言中提到,他不僅將此書視為中央研究院的傳記,更將其定義為一位傑出科學家、口述文學家,以及公共知識分子等多重身份的傳記。

李遠哲分享自己的成長歷程時,提到他認為自1936年出生至今,世界的轉變十分有趣。他在初中時許下了兩個願望:一是成為一位優秀的科學家,二是希望能與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打造美好的世界。他回顧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時光,當時他深受當地學生社會運動的感動。儘管這些社會運動會影響到學生教師之間的關係,但當地學生依舊堅信自己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要掌握自己的未來。這樣的「柏克萊精神」也深深影響到李遠哲在歸國後,不僅在學術領域有極大的貢獻,也積極參與各種社會議題,為台灣社會盡一份心力。

而當被問到在人生過程中受到許多誤解以及批評,應該如何去面對時,李遠哲表示自己並不在意這些誤解的聲音,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對所處的社會有責任感。目前初中時期所許下的初衷,成為傑出的科學家已經實現,但與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打造美好世界,仍在努力中。最後,他提到了當今最重大的問題:全球暖化,他警告如果這種現象繼續下去,人類將難以生存。李遠哲也希望所有人皆可以為社會盡一份心力,一起努力、共同度過難關。

2024國際書展進入最後一天,2月25日特別邀請台灣第一位諾貝爾化學奬得主,同時也曾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李遠哲,與黃進興副院長、李有成兼任研究員,於主題廣場舉辦《返鄉記》新書發表會。圖/台北書展基金會

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李遠哲。圖/台北書展基金會

2024國際書展進入最後一天,2月25日特別邀請台灣第一位諾貝爾化學奬得主,同時也曾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李遠哲,與黃進興副院長、李有成兼任研究員,於主題廣場舉辦《返鄉記》新書發表會。圖/台北書展基金會

2024國際書展進入最後一天,2月25日特別邀請台灣第一位諾貝爾化學奬得主,同時也曾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李遠哲,與黃進興副院長、李有成兼任研究員,於主題廣場舉辦《返鄉記》新書發表會。圖/台北書展基金會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台北國際書展 李遠哲 中研院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國美館慶36週年「美術館的開箱派對」用體驗探索幕後工作

南美館「黃才郎:臺灣藝壇斜槓先驅」斜槓的臺南囡仔首度回鄉個展

【抽獎】全球最美!「凡爾賽獎」公佈2024世界最美七大博物館名單 日本下瀬美術館、大埃及博物館皆上榜!

兩廳院《大吻琉璃》瓦工師與舞者共創 描繪相似的勞動足跡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