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考古發現「蛇形陶把」一展距今4000年前祭祀文化

國立清華大學「清大考古」在臉書分享指出,團隊去年於桃園市觀音白沙屯遺址發現距今約4000年前的「蛇形陶把」,形象昂首張口、頭頸皮褶膨張,是眼鏡蛇的重要特徵。圖/取自臉書「清大考古」
國立清華大學「清大考古」在臉書分享指出,團隊去年於桃園市觀音白沙屯遺址發現距今約4000年前的「蛇形陶把」,形象昂首張口、頭頸皮褶膨張,是眼鏡蛇的重要特徵。圖/取自臉書「清大考古」

國立清華大學「」在臉書分享指出,團隊去年於桃園市觀音白沙屯發現距今約4000年前的「形陶把」,形象昂首張口、頭頸皮褶膨張,是眼鏡蛇的重要特徵。

清大考古今(2/9)天在臉書(Facebook)發文表示,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在「美術、神話與祭祀」一書中論及「天地之間,或祖靈及其餘神祇與生者之間的溝通,要仰仗巫覡;而祭器和動物犧牲則是天地溝通儀式中必須配備之物。」

清大考古指出,去年在桃園市觀音白沙屯遺址發現的眼鏡蛇形的陶把殘件,推估距今約4000年前,形象昂首張口、頭頸皮褶膨張,是眼鏡蛇的重要特徵。

清大考古表示,蛇是宗教、神話與文學中常見深具象徵性的動物,被視為天人溝通橋梁的動物夥伴,古代社會透過觀察蛇的蛻皮來象徵生與死的轉化,或繁衍創生,或過渡轉換的象徵。

團隊表示,蛇形陶把或許可視為古代部族社會巫覡進行儀式的祭器,反映出古代社會透過動物形象融合於祭器上,呈現出他們的信仰與認知體系。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考古 清大 遺址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故宮國際交流新篇章!在德版大英「洪堡論壇」積極拓展外交軟實力

故宮北院×臺灣股票博物館 聯手推出高中生藝文探索之旅

文學力大爆發!臺文館下半年將聚焦四大特展與跨域合作

高美館特展《瞬間》名作開箱!畢卡索真跡、蘭格攝影搶先看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