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也能奏爵士? 30世代國樂家聯手「時光幻影」音樂會

胡琴演奏家林承鋒。圖/新象.環境.藝之美提供
胡琴演奏家林承鋒。圖/新象.環境.藝之美提供

30世代的家,面對西樂的挑戰與現代生活的轉變,如何重新詮釋中國傳統音樂?「新象.環境.藝之美」5月7日將於國家演奏廳,推出一場別出心裁的國樂三重奏「時光幻影—古今虛實的跨域想像」,邀請跨界古箏演奏暨作曲家郭靖沐、胡琴演奏家林承鋒、自由琵琶音樂人黃立騰攜手演出,拓展器樂聲響的嶄新面貌。

演奏古曲時,三位新世代音樂家都嘗試用現代手法奏出新意。用琵琶演奏「彼岸.民謠」時,黃立騰選擇不戴指甲。他表示,演奏不需要那麼精細的聲音,而大量使用手指肉的撥奏、指甲的勾弦,呈現多元的音色變化,這也是中國音樂的一大特色。郭靖沐與林承鋒合作的「漁舟唱晚」,原曲是古箏與胡琴同步齊奏,兩位則嘗試改為對話式演繹。而林承鋒用二胡演奏的「小河淌水」,則將國樂轉為有切分音的爵士感演奏。

被問及傳統的國樂,世代之間有何差異?林承鋒認為,世代的差異在於音樂基礎的訓練。早一輩是口傳心授、沒有樂譜,全盤聽從老師的教法。然而新時代國樂的學習,已逐漸轉向向西樂教育的模式訓練。而對於演繹與詮釋,新世代音樂家會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不完全會對傳統照單全收。郭靖沐則說,前輩較多文化傳承的使命感,而新一代面對觀眾的喜惡,就沒那麼大的包袱。

黃立騰指出,兩代並無太大的差異。琵琶的聲響也曾被認為是噪音,如今已成經典、大量出現於樂譜。他說,不論古典或現代,音樂家的使命是「透過如音色、和聲等演奏手段讓聽眾產生某種移情的作用,聽了跟個人的過往產生連結,想到人生的某種意涵。」

自由琵琶音樂人黃立騰。圖/新象.環境.藝之美提供
跨界古箏演奏暨作曲家郭靖沐。圖/新象.環境.藝之美提供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衛武營 國樂 音樂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北師美術館第五屆「作夢計畫Dreamin’ MoNTUE」徵件至9/30

香港設計書店openground來台 在重本書店「暫時開放」

2024歐洲台灣形象展「馳聘躍影」故宮以AR駿馬促台歐文化交流

2024台中藝博會展商名單公布 主題「天際線」展現城市美學品味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