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喻疫情下的世界 「途中」摘下北美館10屆X-site計畫
北美館自2014年起,每年以美術館戶外廣場為基地徵選實驗性的空間提案「X-site計畫」。北美館昨公布2023年第10屆「X-site計畫」結果,由「途中」團隊以同名作品「途中(Find your way out)」脫穎而出,獲得首獎。團隊預計五月在北美館的戶外廣場,豎立起兩道8公尺的高牆,並夾縫出寬約1公尺可供穿越的走道,隱喻疫情下人類所面臨的困境與出口、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連結,並企圖透過此一通道喚起人們因疫情而遭受框限的體感經驗。
「途中」團隊由聲音藝術家王仲堃、法國藝術團體hellobastworkshop、空間設計劉佳豪以及裝置設計郭仲輔所組成,多具有動力藝術、聲音或燈光裝置設計之經驗,呼應當代藝術與建築、技術交融的創作型態。
團隊預計在北美館的戶外廣場,豎立起兩道8公尺的高牆,並夾縫出寬約1公尺可供穿越的走道。中間的構造為一大型蹺蹺板通道,配合頭尾兩側的阻尼器減緩震動,觀眾腳下的地板會隨著重心轉移以±4°的傾角平緩地落下或抬升;蹺蹺板的地板內裝載5000顆鋼珠,也將隨裝置的傾斜而流瀉出聲浪。通道兩側的壁面以繩索密接構成,行走時可感受指尖撥動繩索的觸感;隨著蹺蹺板的飄盪間,或隨著陽光的照射角度與視覺變化、甚至是挪移身軀時改換的觀看視角,包覆在高牆牆面上的雙層網格將出現「摩爾紋」的條紋干擾現象,儘管看似動態卻紋風不動,為觀者帶來視覺上的動感以及閃爍。
北美館表示,「途中」團隊強調在疫情時代下,虛擬世界高度發展,卻也減少真實感官的感受,改變人與人之間的有機連結。作品使用摩爾紋打造極簡方正結構體,在有侷限性的空間下,彰顯創作者企圖回歸視覺、聽覺、觸覺等當下的跨域身體感知。透過作品在環境尺度上的巨大量體、顏色與材質,以及如何行走、人的重量如何改變地表狀態、聲響變化等,重新喚起因疫情而受限的體感經驗。
評審團指出,「途中」打破原本在空曠的廣場場域中,人身體的距離無法被界定的狀態。透過創造兩座高聳巨牆與相挾而成的通道,呈現對疫情中的未知與不確定性的態度與回應:每個不確定性取決於人們所邁出步伐的連鎖效應,就如同蹺蹺板的作動;而唯一的通道,則說明直面疫情的不二態度—從困境中找到出口。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逛書店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