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身後藏書被當垃圾丟掉 李筱峰:如果是我 會含恨九泉

珍貴藏書不該化為烏有 許多圖書館會為知名學者的捐書成立專區,圖為國立東華大學收藏詩人楊牧數千冊藏書的楊牧書房。記者王燕華/攝影
珍貴藏書不該化為烏有 許多圖書館會為知名學者的捐書成立專區,圖為國立東華大學收藏詩人楊牧數千冊藏書的楊牧書房。記者王燕華/攝影

不少學者畢生收集研究藏書,隨著年事已高,開始憂心珍藏未來去處,想給大學或地方圖書館卻常遭拒。學界指出,學者身後藏書常見進了紙漿廠或被後代論斤賣到二手書店,猶如文化財浩劫,呼籲政府重視。

宋史研究名家、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兼任研究員黃寬重指出,像考古學大師李濟的藏書與重要書信,在同為考古學家的養子李光周辭世後,就流落到舊書攤;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也說,身邊太多教授的藏書在身後無處可去,被當垃圾丟掉,「如果我辛苦收集的藏書也變這樣,我會含恨九泉」。

李筱峰表示,像他這代學文史哲的學者,都面臨類似問題。當年他們都辛辛苦苦收集藏書,例如一九六○年文星雜誌出的文星叢刊,啟發他甚多,但當他們漸漸年老,家人沒意願承接這些書,想捐給任職學校的圖書館或居住地圖書館,往往遭對方以「書滿為患」拒絕,甚至有圖書館稱不收出版超過五年的書。

去年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一位林姓教授驟逝,雖已捐部分書給校內圖書館,但圖書館說書滿為患,無法全收,包括許多珍貴絕版書在內的二萬多冊書籍,就被教授家人運走,最後回收化為紙漿。李筱峰說,一群文史學者得知此事,都痛心遺憾。

李筱峰說,有一回他拿了幾袋書去地方圖書館,結果對方只挑二本,還是他眼中不太重要的書。至於珍貴的文星雜誌等,許多圖書館更說「雜誌一律不收」。

李筱峰感嘆,圖書館更不該只收新書,不收文史舊書,畢竟新書買的就有,絕版舊書才是難得人文學科寶藏,需要圖書館收藏;只可惜連部分大學圖書館都持類似論調。

黃寬重表示,像他這輩的前後幾個世代的人文學者,做研究就是要藏很多書,往往省吃儉用買書、做滿註記當做寶。這也是當年人文社會高等教育的普遍現象。

李筱峰表示,這些影響他們的書應該傳給下一代,這該透過國家力量,建議可將廢校的校區擇一闢為文史圖書園區,收容這些藏書給大眾使用,並結合咖啡廳、沙龍等文創規畫,培養國民閱讀風氣。

專研圖書典藏的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座教授陳昭珍表示,圖書館不只有硬體,要有人經營,若再蓋圖書園區,要小心經營,否則恐變成蚊子館。若館內只有舊書沒新書,會是很大挑戰。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圖書館 捐書 李筱峰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成功進軍國際的台漫!LINE WEBTOON超過400萬點閱《要是未曾相遇就好了1》上市

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不思議童書作家的另類繪本史《繪本不思議》

OMIA學東西讓今年聖誕節不一樣!好物選品再送學習體驗券

受瘂弦啟蒙文學創作之路——林文義新書《我愛過的八○年代》發表會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