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奇美博物館特展/開箱《從拉斐爾到梵谷》 展場巧思、平面圖與周邊一次看!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5月2日盛大開展!(圖/奇美博物館臉書)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5月2日盛大開展!(圖/奇美博物館臉書)

大師真跡終於來了!共同主辦,重磅國際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將於明日5月2日盛大開展!被譽為是「臺灣史上最高規格的西洋畫展」,展出包括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荷蘭光影大師「林布蘭」、後巨擘「梵谷」等,總計52幅級畫作,橫跨歐洲400年藝術史,每一幅創作背後都藏有畫家生平、創作工藝以及時代,精彩可期!

這次是展覽是奇美博物館繼2021年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簡稱V&A),以及2022年英國肖像藝廊合作後,第三度策畫世界級英國藏品特展!克服時間壓力以及跨國溝通的困難,再次挑戰國際級展覽,也獲得英國國家藝廊高度肯定,館長加百列.芬納迪博士(Dr. Gabriele Finaldi)在預覽會上盛讚:「看見作品陳列成果,彷彿就像展品回到家(指英國國家藝廊)一樣。」讓他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如此難得展覽絕對不能留下遺憾,編輯受邀參加展前預覽會,以下整理最佳最佳逛展攻略,包含館方幕後佈展細節、四大展區特色、必看作品18件,以及周邊紀念品、展場開箱直播!(偷偷說文中藏有,別漏掉!)

目錄(可直接點選,快速跳至該區簡介)
1. 展期佈展工程與培訓
2. 展覽動線規劃及入場須知
3. 展區簡介
4. 特展書店與禮品部周邊
5. 館方展覽形象片

奇美博物館幕後佈展工程與培訓

香港故宮站於4月11日展覽結束後,巡迴展的珍藏才正式運送來臺,這次也是疫情之後,首次有國外博物館館員一同佈展,奇美博物館團隊慎重對待每一件作品,從佈展開始,處處可見專業及用心!

首先,展場平面圖,展覽說明以難度較高的「絹印」施工,工作人員必須先使用測量儀器定位後,再以網版印刷,不只要留意位置是否對齊、工整外,更要特別小心避免地板及牆面損傷及破壞。其次藏品開箱與上牆作品也不容易,英國修復師會現場說明作品持拿與上牆的方式,根據每一件作品不同的狀況調整,反覆檢視與確認,依序完成52件作品的上牆作業。

另外,為了帶給大家更完美的觀賞體驗,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要上課備戰,館方除了安排英國藍牌導覽員Craig講座外,尤其是第一線面對遊客的導覽志工們,也需通過導覽驗收,上上下下全都卯足全力,迎接這次特展。

展場前導區(入口處)絹印施工照。(圖/奇美博物館臉書)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布展過程,兩館的修復師仔細檢視梵谷的作品〈長草地與蝴蝶〉。(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中央通訊社

奇美博物館5月2日起將推出「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館內布展過程揭露,工作人員合力將畫家馬奈(前譯馬內)作品「音樂咖啡廳一角」上牆。(圖/奇美博物館臉書)

奇美博物館《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布展過程,英國國家藝廊修復師仔細檢視林布蘭的作品〈六十三歲自畫像〉。(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展前,導覽志工也卯足全力準備,希望能提供大家更好的觀賞體驗!(圖/奇美博物館臉書)

展覽動線規劃

從正門進館後,右側是購票服務台,為控管人流,保護展件同時也提供最佳觀賞體驗,購買需預約時段進場,每天僅開放少部分現場購票,讓扼腕沒搶到門票的民眾,還有有機會現場購票進場。

展內最佳觀賞動線是從展覽前導區開始,依序展區編號進場觀賞畫作,前導區除了展覽簡介外,還有英國國家藝廊介紹、本次展覽形象宣傳短片,以及年代表!包含52件作品的繪畫名稱、畫家名對照西洋史大事件的時間節點,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結束、1789-1799是法國大革命、1804拿破崙稱帝等等先備小知識,而且每件展品也都有細心附上對應的繪畫縮圖,幫助你先了解繪畫的時空背景。不想走馬看花的觀眾,可以先在前導區領取你的語音導覽設備,大大的升級你的觀賞體驗!

奇美博物館《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入口廊道,導覽語音服務櫃台也在這區。(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展場入口年代表。(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展覽前導區的年代表。(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入場參觀須知

為了維護良好的參觀環境,展覽的注意事務必知道,像是本展票券不可重複入場,也不得飲食,以及過長的長柄傘具等長物件,必須入場前先至寄物櫃完成寄放。大家可能最關心的,是否可以拍照呢?答案是可以拍照!

目前館內開放一般性參觀留念拍照,限個人非商業目的使用。本展可拍照,但不開放錄影及視訊直播,拍照時請勿使用閃光燈、腳架、自拍器、360度全景相機或其他輔助設備,拍照時也請以不要影響他人觀賞為主。

博物館室內地圖。(圖/奇美博物館官網)

展場四大單元展區,以及必不可錯過的細節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全展區分成四大單元,策展以「時間軸」與「地理區域」為劃分,整理出藝術史上的重要時期、轉折點與南北流派,分別是第一「人文的甦醒:歐洲文藝復興繪畫」、第二「從王室到平民:巴洛克繪畫」、第三「探索與創造:壯遊風潮」以及第四「光線與色彩:印象派繪畫」。由最年代久遠的15世紀文藝復興開始,展至19世紀中葉印象派大師畫作,巧妙地呼應了奇美博物館常設展「藝術廳」所呈現、從13至20世紀的西洋藝術脈絡。

展室的陳列上有一個細節,可幫助你更快速規劃好逛展動線,那就是「台座」,部分重量級畫作會有獨立一整面牆的擺放空間,透過台座突顯,可以增加展擺放的層次感,也能聚焦民眾目光,更顯氣勢。所以逛展時不妨先掃視展間,尋找一下有台座的畫作位置,如此一來也能幫助,更順暢的掌握你逛展動線!

著名的巨型繪畫〈紅衣男孩〉就有台座襯墊。(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奇美博物館1日舉辦「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展前記者會,展場首度公開。中央社記者楊思瑞攝 113年5月1日

本次預覽會由奇美博物館團隊展示教育組周春桂協助導覽,分享不少展件故事與亮點,並搭配奇美博物館官網簡介,從52件國寶畫作中整理出必看18件展品,除了幫助大家進展前先讀懂藝術家生平、創作趣事、創作特點等藝術史小知識。

第四大展區有著不同的牆面配色,素面牆色優雅質感,也不會搶走展件的風采。平面圖一覽無遺,不同色塊代表實際展區的牆面主要配色喔!

特展書店與禮品部周邊

如此高規格的藝術展,攻略特輯怎麼能少了美美的周邊商品呢?詢問度極高的展覽限定商品目前均已在展覽現場同步販售。

由英國國家藝廊授權、奇美博物館獨家自製的紀念禮品,不但有翻印完整畫作的經典設計,也有摘取作品元素的創意商品,在你逛完展覽走出的1樓特展書展一出來就能看見,包括明信片、海報、悠遊卡、筆記本、資料夾、磁鐵、小圓鏡、玻璃杯、保溫瓶、抱枕、野餐墊、導覽手冊、精裝圖錄等近20種品項,類型從文具、居家雜貨到圖書類皆有;另外,有多走幾步於2樓奇美的禮品部專區還能看到,從英國國家藝廊原裝進口的各色托特包、輕巧小折傘、拼圖等,雖然這幾樣沒有與本次特展的展品元素,但是不用出國就能輕鬆購得,統統都值得收藏留念。

1樓特展書店,從文具、雜貨到圖書,由英國國家藝廊授權、奇美博物館獨家自製的紀念禮品,歡迎大家收藏留念。(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1樓特展書店,這區不用購票,沒有購票或逛展出來會進入的民眾,都也可以這裡選購周邊商品喔!(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1樓特展書店和2樓禮品店都可以買到的文創紀念品:磁鐵!(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2F禮品店,主推商品奇美博物館獨家自製的特展紀念禮品:抱枕。(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2F禮品店,主推商品奇美博物館獨家自製的特展紀念禮品:悠遊卡。(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2F禮品店,主推商品奇美博物館獨家自製的特展紀念禮品:野餐墊。(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2F禮品店,也有同步販售英國國家藝廊的獨特禮品,包含托特包、拼圖、雨傘、保溫杯等紀念品。(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2F禮品店,也有同步販售英國國家藝廊的獨特禮品,包含托特包、拼圖、雨傘、保溫杯等紀念品。(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2F禮品店,也有同步販售英國國家藝廊的獨特禮品,包含托特包、拼圖、雨傘、保溫杯等紀念品。(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2F禮品店,也有同步販售英國國家藝廊的獨特禮品,包含托特包、拼圖、雨傘、保溫杯等紀念品。(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2F禮品店,主推商品奇美博物館獨家自製的特展紀念禮品:玻璃杯。(圖/琅琅悅讀編輯室)

官方釋出展覽形象片

【預告.加碼抽獎】「琅琅悅讀」響應奇美博物館特展,5月16日前 立即前往「琅琅悅讀粉絲團」參加咖啡券與《奇美:無與倫比的博物館經驗》電子書的抽獎活動👇 

2024/5/6 更新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奇美博物館 英國國家藝廊 展覽資訊 繪畫 國寶 藝術 歷史 抽獎活動 印象派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松菸狂賀入園人次破850萬!「2024潮冬感謝慶」祭出700份抽獎禮與超萌松鴨桑陪你過聖誕節

台灣亞洲首站!《看啥小 — 微型藝術博物館》走進腦洞大開小人國度 挑戰視力極限

裝扮、看展兩不誤!2024「故宮之夜」早鳥票即日起開搶

2024街事美術館《城中轉身術》 聚焦台北中正與萬華區的時代記憶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