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世界博物館「雲裳時裝週」一窺唐代服飾文化

「中台世界博物館」仿唐代長安城興建而成,磅礡大器的建築非常適合穿著唐制漢服來訪。圖中服飾為唐代直領對襟背子、仿唐間色裙與帔帛。圖/楚楚提供
「中台世界博物館」仿唐代長安城興建而成,磅礡大器的建築非常適合穿著唐制漢服來訪。圖中服飾為唐代直領對襟背子、仿唐間色裙與帔帛。圖/楚楚提供

位處山明水秀的清淨地,一座磅礴大氣的城池靜立其間,居高俯瞰埔里山城。以唐風古城為意象的廡殿式建築,巍峨宛若長安古城,高聳的門樓氣韻,讓參觀者無不肅然起敬。這是座落於臺灣中心,展望世界的「」。

2023年11月,以唐代服飾文化為主軸的「雲裳時裝週」繽紛登場,中台世界博物館提供唐代服飾租借與書房情境拍攝區,並辦理展廳尋寶、瓔珞手作、主題導覽等活動,盼能讓民眾走進展廳,認識造像裝飾,進一步貼近唐代文化。

以唐代服飾文化為主軸的「雲裳時裝週」於11月繽紛登場,以唐代仕女俑為看板人物,花鈿、分梢眉、袒領與間色裙為初唐經典的婦女打扮。圖/楚楚提供

中台世界博物館的館藏內容以佛教相關文物為主,常設展品包括造像、碑拓與書畫,對於不識佛法的一般觀眾來說難免略顯生硬,因此館方精心策劃數個不同的主題遊覽路線,透過故事包裝,設計導覽角色,以期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由善財童子導覽「佛藝故事島」,由鳩摩羅什導覽「經典名人堂」,由主持人導覽「線條人聲」,訪問歷代書法名家,搭配童趣可愛的人設,讓展覽更加輕鬆活潑。

說書人談「古代時尚秀」

對於愛好傳統服飾的「同袍」而言,顯然不能錯過由瓔珞導覽的「歷史說書人」路線,這個路線由「古代時尚秀」與「絲路文化集」組成,前者包含歷代造像的服飾與歷史,後者包含透過絲路傳播的歷史記憶。

唐代仕女俑身上可見許多經典的唐初裝扮,如面上的「花鈿」與「分梢眉」、樣式大膽的「袒領」、與紅白兩色布料拼接的「間色裙」。更不能錯過的是歷代佛像身上的裝飾物所引領的穿搭潮流,五代菩薩立像的「米字瓔珞」、北周菩薩立像的「銀鈴」、隋代菩薩立像的「帔帛」、菩薩立像的「水田衣」等,流露出不同時代的審美觀。

館內展件禁止攝影,僅有「雲裳時裝週」活動會場設置展件人形立牌,供民眾參看對照展件服裝。由左至右依序為胡人俑、天王俑、唐代菩薩立像、仕女俑。圖/楚楚提供

經由絲路的傳播,中華傳統服飾融入許多外來文化,例如古印度的「帔帛」後來成為唐代婦女流行的穿搭,而珠寶裝飾「瓔珞」、「臂釧」、「腕釧」等,也成為女性不可缺少的配飾。高鼻深目的胡人陶俑身著大翻領的「圓領袍」與「長筒靴」,搭配北朝以來的男子頭巾「幞頭」,再加上胡人飲料「葡萄酒」,便是唐代胡人的標準打扮。

「雲裳時裝週」活動會場還原敦煌壁畫《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禮佛圖》的裝束,讓民眾近距離欣賞唐代風尚。左圖源自香港文化博物館,右圖為活動現場展件。圖/楚楚提供

「銘記寫真」展廳重現墓葬文化

倘若摒除包套遊程路線,「銘記寫真」大概是最引人駐足的展廳。進入展廳的長廊仿造墓道的形式,不僅呈現緩坡下降,更在牆邊復刻擬真的北齊徐顯秀墓室壁畫;而展廳內的穹頂也刻繪星辰天象圖,正是古人對於天文崇拜的體現。

「銘記寫真」展廳牆面復刻擬真的墓室壁畫,穹頂刻繪星辰天象圖,重現墓葬文化氛圍。(圖片來源:中台世界博物館粉絲專頁)

展廳內陳列雋刻死者生平的墓誌碑拓,有身分顯赫的皇親貴冑、侍奉君王的宦官親信、為國為民的謀臣武將,也有才德兼備的女中丈夫等,來自不同身分階級的生命經驗,提供了觀者不同的思索可能。這些墓主未必留名青史,透過墓誌卻也能補充正史的缺漏,讓我們一窺當時的普世價值。

值得慶幸也令人遺憾的是,除了本次「雲裳時裝週」的活動造景外,館內禁止攝影,無論是空間陳設、造像細節、碑拓文字等,觀展的驚艷與感動只能留在當下、納入記憶,卻無法回放再現。但或許也是因為如此,放下手機的人們終於能夠靜心走近展品,細察紋理、琢磨奧祕。屬於華嚴世界的靜寂清澄,在這一刻便不言自明了。

「雲裳時裝週」活動提供書房情境拍攝區,觀眾可以親身體驗唐代時裝特色,並於展廳攝影留念。圖/楚楚提供

中台世界博物館

開放時間:09:00~17:00,周一休館,國定假日照常開放
參觀地址:545004南投縣埔里鎮中台路8號
需購票參觀

●「」:,「衣冠楚楚」的「楚楚」,來自臺北的漢服生活化研究生,分享美好衣冠文化,以及漢服的一百種生活方式。不定期刊登,敬請期待。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中台世界博物館 漢服HanFun 楚楚 唐朝 墓碑 歷史 明代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攝影中心線上展《北福爾摩沙的回憶》用一盞茶時間看19世紀台灣

從商朝文物到大師水墨 外交部12件文物捐贈故宮見證外交發展史

【抽獎】《梵谷:尋光之路》逛展攻略:必看12件真跡名畫

開箱《梵谷:尋光之路》5大亮點:直擊展場巧思、平面圖與台灣限定周邊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