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民重啟「薪傳」 首演遇台美斷交「一起渡黑水溝」

林懷民宣布雲門五十周年將重現「薪傳」。由林懷民親自排練此作、朱宗慶打擊樂團現場擊演。攝影/李佳曄 圖/雲門提供
林懷民宣布雲門五十周年將重現「薪傳」。由林懷民親自排練此作、朱宗慶打擊樂團現場擊演。攝影/李佳曄 圖/雲門提供

1978年12月16日,台灣首齣講述台灣作品—代表作「薪傳」於體育館首演,意外遇上美國宣布將與台灣斷交,體育館內六千觀眾激動沸騰。在人心擾動不安的時刻,「薪傳」以先人「柴船渡烏水、唐山過台灣」的奮鬥故事,撫慰激勵了觀眾。44年後的今天,林懷民宣布雲門50周年將重現「薪傳」。由林懷民親自排練這齣台灣人集體記憶中最重要的舞作、朱宗慶打擊樂團擊演,並由千禧世代舞者昂然演出,明年4月展開全台巡演。

「31歲的作品,45年後還要面對它。那是一件幸福的事。」林懷民回憶「薪傳」首演當晚,朋友問「斷交了還要演?」但嘉義體育館擠進六千人,「台上台下尖叫歡呼、鼻涕眼淚交錯,大家一起跟著舞者渡過黑水溝。」

「薪傳」首演還是白色恐怖的年代。林懷民說,前一年剛發生中壢事件,他原本擔心以台灣為主題的舞作「有宣揚台獨嫌疑」,因此臨時決定先在故鄉嘉義演出。沒想到首演當天美國宣布中美斷交,「薪傳」的歷史底蘊成為正面教材,中央日報報導「薪傳」呈現同舟共濟的精神。

「薪傳」只花了40天就編出。林懷民回憶,當時他在紐約非常想家,想做家族的故事。林懷民是嘉義新港人。1624年,漳泉人士在北港溪畔建立了笨港十寨,「這是漢人在台灣落地生根的開始」。嘉慶年間,一場水災摧毀笨港,居民遷移到今天的新港與北港。林懷民童年聽過長輩提起祖先開發嘉南平原的故事。在紐約的小公寓裡,他開始構思祖先渡海來台屯墾的舞蹈,「這是台灣第一個以台灣歷史為主題的舞台作品」。

「薪傳」還留下台灣重要的聲音—陳達的「思想起」。林懷民在學者邱坤良的介紹下,坐火車去屏東找民謠歌手陳達,聽他拿著月琴邊彈邊唱台灣歷史,「就像一部電影」。一唱三、四個小時,忽然間,像剎車一樣,陳達唱出「台灣後來好所在」,「當時我們真是震驚。」林懷民說,「薪傳」每次演出,「陳達聲音一起出來,大家就會開始哭」,因為他的聲音有台灣人的滄桑。

此外「耕種與豐收」的合唱中有音樂大師李泰祥的聲音,而譜寫「渡海」和「節慶」的陳揚上個月才病逝。林懷民說,再累也要把「薪傳」做得比以前好,才對得起當年合作的藝術家。

「『薪傳』是雲門真正的起手式,讓我和雲門都找到了位置。」林懷民認為,「薪傳」是關於奮鬥、勇敢與堅忍,是關於「台灣人的精神」。開演前舞者為了找到先民身體的感覺、到新店溪搬石頭讓身體勞動。這個「蹲下來的姿勢」成為雲門後來發展的語言,如氣功和內家拳。雲門舞集助理藝術總監李靜君則形容「薪傳」是一齣「跳一次死一次」的舞,但只要跳過了,「人就不一樣了。」

新版「薪傳」由千禧世代舞者演出。兩代舞者最大的差別是什麼?林懷民表示,男舞者身高差了快七公分,八成的衣服都得重作。這一代舞者沒有時代的陰影和經濟的困難,如何表達苦難?「我不認為宣揚苦難是『薪傳』的使命」,他表示,「這是一個進化版的薪傳,是自信的年輕人向他們的祖先致敬 。」

過去三年遇到疫情。林懷民感慨,這一代的年輕人失落整整三年的青春,「人生最好的黃金年代消失了」。他希望「薪傳」可以讓這一代的年輕人,「感受七十年代青春火焰的微溫。」

●2023年4月21日到6月10日,「薪傳」於台北、台中、高雄、苗栗、嘉義、台東等六城演出,演出詳情與購票優惠請上雲門官網及OPENTIX查詢;官網:

https://www.cloudgate.org.tw/cg/dance_production/Legacy

新版「薪傳」由千禧世代舞者詮釋,林懷民認為「這是一個進化版的薪傳,是自信的年輕人 向他們的祖先致敬 。」圖/雲門提供 攝影/劉振祥
林懷民宣布雲門五十周年將重現「薪傳」。由林懷民親自排練此作、朱宗慶打擊樂團現場擊演,並由千禧世代舞者昂然演出,象徵世代的傳承。圖/雲門提供 主視覺攝影/劉振祥
林懷民宣布雲門五十周年將重現「薪傳」。由林懷民親自排練、朱宗慶打擊樂團現場擊演。記者陳宛茜/攝影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林懷民 雲門舞集 歷史 嘉義 劇場

逛書店

延伸閱讀

松菸狂賀入園人次破850萬!「2024潮冬感謝慶」祭出700份抽獎禮與超萌松鴨桑陪你過聖誕節

台灣亞洲首站!《看啥小 — 微型藝術博物館》走進腦洞大開小人國度 挑戰視力極限

裝扮、看展兩不誤!2024「故宮之夜」早鳥票即日起開搶

2024街事美術館《城中轉身術》 聚焦台北中正與萬華區的時代記憶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