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看似正常,其實內在情緒極不穩定,FBI教你快速識別潛在危險信號

圖/pexels
圖/pexels

身邊那些看似友善、無害的「正常人」,可能正是控制狂、情勒大師、恐怖情人、施暴者…… 預先識破危險信號,才能保護自己與家人,在情感、財務、生活、人身安全上防範未然。打造識人雷達,讓你輕易就能看懂對方的心理狀態,提前避開那些可能傷害或利用你的人。(編按)

●本文摘選自之《看人要準,防人要快:FBI資深顧問教你一眼認出危險人物,避開身邊的隱形炸彈》。👉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文/大衛.李柏曼

偽裝的自尊

評估一個人的自尊程度並不困難,但如果我們不知道該關注哪些特點、忽略哪些表象,就會找不到解析的頭緒。以下是五個關於自尊的迷思以及相對應的仿冒表現,幫助我們辨別哪些行為值得關注,哪些則可能只是誤導。

書名:《看人要準,防人要快:FBI資深顧問教你一眼認出危險人物,避開身邊的隱形炸彈》
作者:大衛.李柏曼
出版社:啟示出版
出版時間:2025年5月13日

◆仿冒自尊的一號表現:自尊vs.自負

不要誤以為一個過度自負(過度膨脹的自我)的人真正喜歡他自己。如果一個人過度自負,也就是自我意識過度膨脹,那麼不管他的行為表現看起來有多滿意他自己,其內心都不會趨近滿足狀態。這是一條人性基本法則,也是一個不論在何種情況下,結果都恆常不變的心理定律。

◆仿冒自尊的二號表現:自尊vs.自信

很多人常常混淆自尊與自信,其實這兩者截然不同,區分這兩者的不同,在進行評估時極為重要。「自信」是我們在特定領域或情況中,感覺自己能有效發揮能力的程度。「自尊」則是我們對自己的喜愛程度,以及認為自己值得擁有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程度。

一個情緒狀態健康的人可能會對自己感到滿意,但不會認為自己面對任何情況都能遊刃有餘(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自信高低,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過往表現、經驗、他人回饋以及與他人表現的比較等)。例如,一個擁有高度自尊的人,本身雖然棋藝不精,但這並不妨礙她喜歡自己。當她和棋藝高超的對手對弈時,或許會表現出自信心下降的跡象,但整體上的自我價值感並不會因此動搖。

一個人之所以會變得過度以自我為中心,不會是她非常喜愛自己,反而更多是來自於深層的自我厭惡。在不熟悉心理領域的人看來,一個想用強調某種特定的特徵或屬性(例如高調立志要成為社團裡最強的網球好手)來提升自我價值感的人,好像看起來擁有高度自尊。然而,事情並不這麼簡單,這通常是誤導人的假象。比起頭銜、能力等她所擁有的資產,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受自由意志做出的選擇影響更大。因此,那些看似高自尊的表現,實際上可能只是在某個特定領域內過度膨脹的自信。

◆仿冒自尊的三號表現:「成功人士」的假象

我們無法透過一個人表面上看起來有多成功來判斷他的自尊高低。例如,一位大型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在一般人眼中或許是成功的典範,但如果他原本的畢生夢想是成為音樂家,而他為了取悅某個人或獲得旁人的關注與尊重,放棄了真正的夢想,那麼他多半並不具有較高的自尊,因為他的決定是出自於恐懼。

相反地,一位生活拮据、經濟狀況不佳的藝術家,或許並不符合傳統社會對「成功」的定義,但如果他正在實現自己的夢想,滿足了內心真實的意願,那麼他反而更有機會能體驗到較高的自尊。如果一個人在做選擇時,仍然取決於外界是否認可或接受,那麼就永遠需要向外在世界尋求情感上的支持與肯定。

◆仿冒自尊的四號表現:是謙遜還是懦弱?

謙遜的態度很容易被誤解為懦弱的表現,事實上正好相反,真正的謙遜是心理強大的象徵,也代表了高度自尊。展現謙遜特質的人多半擁有更高的自律能力,過著更為充實的生活。

而另一方面,自負的人則持續不斷地對外索取。就像一個情緒上的癮君子—被自己無法克服的衝動所奴役,永遠依賴他人來餵養自身脆弱的自尊。

在後面的章節中我們將會了解到,在檢視謙遜這項特質時必須更加仔細,注意避免「假性的表現」造成誤判。我們觀察的目標對象選擇順從他人,是出於內心真正的意願,還是因為害怕說「不」、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資格堅持自己的立場?我們必須區分出一個人是因為擁有高度自尊而態度謙遜,或者是任由自己受人剝削?後者只是在表現出謙遜的態度,好換取旁人的喜愛,或用來減輕內心的罪惡感與自卑感。

◆仿冒自尊的五號表現:自尊與情緒

一般來說,擁有高自尊的人在待人處事上,態度通常令人愉悅且積極正向;但我們不能僅憑單次的情況,就輕易地對他的自尊程度做出判定,因為當下的情緒也會影響自尊的狀態。某個人可能看起來情緒狀態良好,態度開朗、熱情且友善—但實際上,他可能過度自戀、以自我為中心,只是他能短暫地偽裝出親切的模樣。

自尊是我們內在心理狀態的「設定值」,它貫穿了我們整個日常生活。就像空調的溫度設定,自尊的「設定值」有相當的穩定度,無論是溫度設定在稍冷、舒適,還是偏熱,一旦設定好,就不會那麼容易劇烈變動。

與此相對,情緒卻是瞬息萬變的,它可能隨時隨地、每分鐘、每小時、每天都在變化。情緒還會受到外部因素(例如聽到好消息或壞消息)或內部因素(如飢餓或暴飲暴食)而波動。

擁有高自尊的人,如果遭到老闆責罵、車子爆胎,或者在重要的下午會議前等午餐等太久,心情當然不可能太好。但這些負面情況並不會拉低他的自尊,不愉快的情緒也會很快消散。在後續探討「視野」的章節裡,就能詳細了解到高自尊者比較不那麼常陷入惡劣情緒中,即便有,持續的時間也比低自尊的人短暫。

總結來說,我們不能因為某人一時心情低落的表現,就認定他缺乏自尊。也不能因為一個人面帶微笑或者幫助老太太過馬路,就斷定他擁有高自尊。

●本文摘選自啟示出版之《看人要準,防人要快:FBI資深顧問教你一眼認出危險人物,避開身邊的隱形炸彈》。👉 前往琅琅書店購買電子書,立即閱讀!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啟示出版 社會人文 人際關係 書摘 出版風向球

逛書店

延伸閱讀

名醫林芳郁罹失智症!妻林靜芸:一場跌倒改變我們的後半生

我真切地希望你,不要因為某一次嘗試的結果不如人意,就此將自己深鎖在失敗的牢籠裡

當自由成為關鍵詞,地獄的出口就在前方──導讀沙特《密室與蒼蠅》

夏至養生 陽氣至盛當心中暑!如何安度炎夏一次看懂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