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珮君/月亮照處是我鄉——我的《他鄉.故鄉》尋路之旅

作者與李濤(右一)、李艷秋(右三)夫婦一起拜訪孫超夫婦(左二、一)。圖/沈珮君提供
作者與李濤(右一)、李艷秋(右三)夫婦一起拜訪孫超夫婦(左二、一)。圖/沈珮君提供

花了六年時間,完成小書《》。中研院院士、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替我作序〈山河有幸〉,文末提點:「明月何曾是兩鄉」。

月亮普照大地,從來不分他鄉故鄉。

「人在冏途」,蘇東坡一生奔波,中年以後流徙八州,最後逝於道途,祖籍四川的他葬在河南,而大江南北他貶謫所到之處都因他聞名。他的名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我從小就會背,卻是直到老了、退休了、寫完這本書了,回首來時路,才真正找到自己的原鄉——普天之下,率海之濱,只要是我心之所繫、所愛,念念不忘,盡心盡力,就是我家、我鄉。

難道不是?
明月從來知道。而我卻歷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過程。
我早讀,小學念了三個學校,國中畢業起即自中部負笈在北,在結婚之前,我至少搬過十次家。

我的祖籍「江蘇鹽城」,出生地「彰化和美」。

和美,我以自己出生在有這樣一個美麗名字的地方為榮;和美,也是我畢生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但正如我爹回到他的鹽城老家一樣,他的出生地已成一片高粱地,而我的和美出生地「彰化紗廠」片瓦不存,連地址都沒有了。我們在和美沒有一個親人,甚至鄰居也一個不剩,沒有一間叫做「家」的古厝可回。

當我敬愛的公公教育我女兒:「要記住,你們的故鄉是高雄路竹」時,我問自己:「我的故鄉呢?」

選舉是民主的象徵,但我年輕時每逢選舉就心情不好。那時,只要選舉便有人在喊:「外省豬,滾回去」,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的父母在台灣勤勤懇懇從一個紗廠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時(當時專業說法叫「六進六出」,早上六點進廠,晚上六點出廠,或反之)、月薪十六點五元做起,拚到台灣經濟起飛,「台灣錢淹腳目」時,卻忽然只因他們是「外省人」就是「豬」了。我結婚十年了,才知我親愛的婆婆用台語叫我「咬柑仔」不是「乾女兒」的意思。那一天,我在報紙上看到選戰報導南部候選人怒呼他的外省籍對手「咬柑仔」,記者在這三字後面註明「豬」。我驚呼為什麼,同事告訴我台灣大拜拜時會在豬公嘴巴塞顆橘子,「咬柑仔」就是指「豬」。

我那天知道真相時,從外面打電話給我先生,氣若游絲抖著聲音問他:「你知道媽媽叫我咬柑仔的意思嗎?」他不知道,他真的不知道。我一直記得那天到家時,他給我大大的擁抱,那一刻,我不怪任何人。我們都是受害人,包括我親愛的婆婆。

這麼多年了,台灣各方面都文明多了,「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台灣人熱情善良好客,這是台灣的軟實力,是一種自然美。但是,今年年初,政黨爭議再起時,仍有人激情地脫口而出:「外省豬,滾回去」,這種話已經很久沒聽到了,再次聽到,仍像被你最愛最信任的人戳心。

我在成長過程,曾經極感惶惑,我生於斯,長於斯,在吾土吾民之中,為何好像「異鄉人」?

書名:《他鄉.故鄉:在動盪的時代,「臺灣行者」把我們的島打造成世界的光》
作者:沈珮君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時間:2024年7月11日

《他鄉.故鄉》是我步入老年之前尋路尋祖的過程。六年之間,我訪查十多位傳主,及與他們有關的僚屬、親友,超過兩百人,也閱讀許多書、遍查資料,這些人都是對台灣貢獻卓越的人,許多人是所謂的「外省人」,其中不乏為台灣早早就拚掉老命的人,如:力拚台灣經濟改革,卻連六十歲生日都來不及過的尹仲容,還有五十四歲聲嘶力竭為力保台大清寒奬學金而倒在省參議會的傅斯年。也有自小貧困卻極有才華的台灣囝仔,他們被完全不相識的大江南北的大師、知識分子啟蒙、拉拔,如:書法家杜忠誥、文學家黃春明、政治家蕭萬長。在台灣是文化沙漠時,滿地播撒藝文種子的俞大綱,把郭小莊、林懷民、黃永松、邱坤良⋯⋯等青年視若己出,而他也未曾來得及看到他們在台灣八O年代以後開出一片片燦爛的繁花。還有慘遭白色恐怖,但本人、學生或子女極傑出,對台灣極有貢獻的王曉波和澎湖山東流亡學生。更多的是自大陸逃難來台,憑藉「自立自主」的決心,不僅為自己找到出路,也極力替國家找到大門大路的半導體元老曾繁城、出版家劉國瑞和哲學家牟宗三、教育家高希均,及繼承尹仲容精神的葉萬安、孫震,而孫震就是在傅斯年逝後兩年拿到台大清寒獎學金,並在未來成為台大校長的傳奇。還有,因逃難而成為小乞丐、一生堅苦卓絕自修的結晶釉畫大師孫超先生,國外同行看到他的作品驚嘆:「這不可能是人做的,一定是電腦特效。」

作者與高希均在星雲大師題寫的「人文空間」合影。圖/沈珮君提供

我後來把我書中傳主謂之「台灣行者」。這些傳主提到的生命貴人,我也敬𧫴記下每一個名字,他們也都是台灣貴人。這些台灣貴人都已謝世,他們多數未曾看到開花結果,遑論隨之而來的禮讚,他們只是盡自己對斯土斯民之忠心、愛心,這是他們的不容自已。

行善,從來不是為了自己要得善報。無私,無求,這正是最偉大之處。

行者,行動的人。我所深愛的孫悟空第一個名字就是如來祖師替他取的:「行者」。他是《西遊記》中智仁勇兼具的人,目標明確(一心保護唐三藏赴西天取經,毫不搖擺),斬妖除魔(剷除障礙,不怕磨難),憤世嫉俗(神魔經常是一家人,怎不令人生氣),他愛哭(九九八十一刼,哭過十來回,比例不低),偶爾也被唐三藏罵回水濂洞(現實總是令人沮喪),但他完成了天命。胡適把《西遊記》列為中國第五大奇書。而我認為:悟空,行者,充滿赤子之心,他是晦暗世界那道最奇的光,不放棄,不認輸,不怕惡勢力,即使被鎮在如來佛的五行山下,他終要跳出來抖擻。

臺灣行者,不標榜一個特定宗教或主義,這些人也不來自特定政黨,他們只是畢生以行動愛臺灣的人。他們用七十二變、竭盡所能在自己和臺灣幾乎是窮途末路時,把台灣造就成世界一道光,自己也成為歷史一道光。

我所選的台灣行者不是富二代、政二代,幾乎全是「苦孩子」,在台灣朝不保夕的動盪時代,他們掙扎長大,盡力學習,即使在流浪路上,想到的都是如何讓自己受教育。

這些「苦孩子童年幾乎都是赤腳大仙,長大之後,他們腦子裡都是如何突破自我,如何為國家找到前進之路,驅動他們的是「國家太窮了」(尹仲容名言)。

2019年年中,作者飛到美國加州拜訪尹仲容兒子尹宙(中)、孫子尹小虎(右)。圖/沈珮君提供

1963年,尹仲容去世,蔣介石頒贈「忠勤盡瘁」輓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家有多窮?民國38年,中華民國政府南渡台灣,當時的台灣是二戰廢墟,民國40年,實際人均所得仍不到100美元。1970年代,中華民國被逼退出聯合國、中日斷交、中美斷交,又碰上兩次石油危機,幾乎無一日安寧,當時最有名的話就是蔣經國說的「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現在回頭來看,「莊敬自強」是多麼有尊嚴,有骨氣的集體自勉,蔣經國的「十大建設」就是那個年代做的,工研院也是那個年代創建的,政府決定發展半導體並派出三十多位工程師到美國學習,我們現在的護國神山台積電及整個台灣電子業升級轉型都是在那個最沮喪的年代奮力扎根的。

「台灣行者」就是在這關鍵年代替自己和國家掙扎出困的人。

我們每一個仍活著的人,都是受惠人,現在仍享用著紅利。

《他鄉.故鄉》這一系列的人物書寫,兩千多個日子,我經常徬徨:「有人看嗎?」「有用嗎?」但也始終未敢停筆,我並不知道是什麼在撐持自己,直到看到友人傳來一串網路短文,我恍然大悟。略舉其中一二:

從前有個村落的所有村民,商量好訂定了隔天正午齊聚求雨。次日,所有村民齊集廟前,但只有一個小男孩預備雨傘而來 …
這就是信仰。
當你把嬰兒向上拋高,他會大笑,因為他相信你會接住他 …
這就是信任。

我看到自己就是那個帶傘而來的孩子,那個被拋向半空會大笑的嬰兒。我一邊懷疑一邊沮喪,但每天晚上預習明天的行程功課,知道太陽將依舊升起,我看到自己骨子裡滿懷信仰、希望,對這個世界充滿信心。

我在跟時間賽跑。我的傳主健在者最高年齡劉國瑞先生今年正好一百歲,葉萬安先生九十八歲,孫震校長九十一歲,其他許多也接近九十。孫超伯伯九十五歲,今年二月不幸謝世,他未及看到本書出版。

大家都說歷史沒有用、歷史從來沒有教給人什麼,但大家一直不斷在說歷史、寫歷史,充滿急迫感,因為懷抱希望,因為仍有信仰。張作錦先生(我們尊稱他作老)說:歷史不會辜負任何人。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明月有大愛,貫透古今。月亮照處是我盡心盡力的地方,就是我鄉。我於此心安。

●本文轉載自《人間福報》,推薦讀物為《他鄉.故鄉:在動盪的時代,「臺灣行者」把我們的島打造成世界的光》,欲了解更多內容,立即前往購買。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聯經出版 他鄉.故鄉 沈珮君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男神涂善存、張豐豪主演人氣BL劇《彈一場完美戀愛》影視改編小說上市!

致每個不得母親關愛的女兒:請相信自己仍值得愛與被愛

人間姻緣分成這七大類!月老開示「姻緣系統」如何運作?

誰是鄭芝龍?讀《閩海王鄭芝龍》,走進東亞歷史的風雲歲月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