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員讀什麼/遊戲設計處方箋:工作和生活通吃的試誤法

林佳穎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工作經歷,可粗略分成總館與分館經驗,她覺得是非常不一樣的職場生活。圖為她(圖左)與同事第一次在剝皮寮辦理館外書展,雖然辛苦卻是最棒的回憶。(圖/林佳穎提供)
林佳穎在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工作經歷,可粗略分成總館與分館經驗,她覺得是非常不一樣的職場生活。圖為她(圖左)與同事第一次在剝皮寮辦理館外書展,雖然辛苦卻是最棒的回憶。(圖/林佳穎提供)

」是「琅琅悅讀>書市圈>」全新單元,邀請員分享運用創意推廣閱讀的經驗,以及他們的日常工作、閱讀偏好和推薦書單,期待不同的處方箋,可以對應人生的疑難雜症,藉此開拓美好的連結。(編按)

機智職場生活:總館好燒腦、分館接地氣

諮詢服務課與推廣課都是總館課室,相較於分館,工作內容較聚焦於主要業務,日常庶務則不太需要煩惱。諮詢課的工作包括:參考諮詢、留學活動、樂齡活動、終身學習、新移民多元文化閱讀推廣、圖書館利用教育、電子資源推廣等;而推廣課則負責全館統籌性活動,例如:好書選拔推廣、嬰幼兒閱讀、全館性書展、行動書車、寒暑期閱讀活動等,也負責志工業務、研究輔導等這類行政工作。

在總館的時候總覺得每件事都好燒腦,要考慮的層面很廣泛,例如:一份書展計畫,需要思考的不僅是總館做不做得到,還要考量所有分館推行下去是否可行;因為了解分館的日常有多忙碌,人力有多不足,所以每推出一個政策,都要盡量預想對各館可能的影響,避免造成一線館員太大負擔。此外,總館各課室也常常扮演與上級長官、市議會溝通的角色,例如:被交辦任務或是希望達成的績效時,有時候真的不是每件事都有辦法做得到,這時就很需要向上溝通的能力;每年的議會質詢期和預算審查期,更是緊張刺激的體驗。

而在分館,工作內容就包山包海,無論是圖書流通、書籍加工、志工管理、環境清潔修繕等,館內大小事情都要自己處理,工作內容雜多了,這是比總館辛苦的部分。然而相較於總館,分館能更直接感受到民眾對圖書館的想法與使用情況,規劃分館的活動時也擁有很高彈性,因地制宜推出適合在地社區的活動、書展,更加接地氣。「我在分館有機會時很喜歡跟讀者們稍微閒聊幾句,能幫助自己換位思考,也能直接感受到他們對圖書館服務、活動的正面回饋,會讓自己覺得一切努力都很值得。」

為了推廣閱讀,林佳穎(圖右)與同事自編自導演出兒童劇。(圖/林佳穎提供)

如何使用圖書館?大小朋友都愛玩

遊戲式活動能讓原本枯燥的利用教育或書展,搖身一變為有趣的挑戰,例如:近幾年北市圖將問答式暑期閱讀學習單改成賓果卡,就是很簡單的作法,相信也是很多圖書館會採取的策略。在暑期賓果中,孩子可以自由選擇要完成哪幾個閱讀挑戰以達到連線,提升孩子的自主選擇意識,也讓閱讀挑戰不那麼像是考試或作業。

除了孩子,青少年與大人也是非常喜歡玩遊戲的。為了吸引他們,嘗試過實境、桌遊、全民小說接龍、城市走讀跑大地、線上遊戲等方式。

印象最深的活動,當屬圖書館利用教育實境解謎了。過去的圖書館利用教育活動總是讓大家坐著聽講,除了較枯燥外,也無法確認讀者實際吸收多少。北市圖團隊連續兩年將圖書館利用教育改成自行設計的實境解謎,整座圖書館就是最棒的遊戲場地,在推理、解謎及刺激的角色秘密任務中,讀者必須熟練運用館藏查詢系統、利用索書號到架上找出正確的書與線索、認識各樓層的館藏與服務、使用線上資料庫等,才能完成挑戰,從被動聽講翻轉成動手實作,在過程中館員也隨時在旁協助,確保讀者學會使用圖書館的技能,是非常有趣的一次經驗。

運用gather town製作70週年館慶線上展。(圖/林佳穎提供)

遊戲設計眉角多,但越練就會越熟

團隊通常是先想好最終目標,接著再構思要應用什麼樣的遊戲手段吸引民眾參加。選擇什麼樣的遊戲類型、如何設計遊戲結構、製作道具或活動網頁等,林佳穎統稱這種「遊戲設計」的經驗是最能累積的,每做過一次,下一次就更加熟練。

例如:在做實境解謎利用教育過程中,接觸線上遊戲製作軟體,於是北市圖70週年數位特展時,便使用gather town來策展。又如某一年的世界書香日,將北市圖的所有借書站,串連成為一個解謎遊戲(遊戲謎題的設計靈感,也是來自實境解謎那一次經驗),並利用免費的google網頁來製作解謎線索。後來另一年的世界書香日,想推全民小說接龍時,她就知道可以利用google網頁來做活動網頁,且能做得比上一次更快、更細緻。像這樣不斷嘗試不同遊戲設計時,經驗就會持續累積,累積得越多,下一次在構思活動時,可以採取的方案也會越來越多。

然而,他們並非專業遊戲人員,林佳穎相信在設計、細緻度、科技運用上,一定都無法比擬專業設計師,也會在上線後發現漏洞或bug,甚至反應不如預期。

此外,他們設計的遊戲最終目標為教育,但他們也不是教育從業人員,不了解教育發展的步驟順序,曾因此被提醒遊戲「跳躍太快」、「缺乏新手教學,無法建立初期的自信回饋」,如何設計出好的遊戲,真的有太多課題需要學習。

而遊戲式活動在執行面上,人力、經費都是重要關鍵。經費永遠都是不夠的,因此大多是土法煉鋼,並盡量使用免費公開技術,結果是容易讓遊戲看起來有點陽春;而人力多寡則讓有些遊戲只能曇花一現,例如:最受歡迎的實境解謎遊戲,因為活動當下需要館員全程陪同,所以只能開設固定場次,也沒辦法開太多場,才能在那個時間點加派人力支援。

串連北市圖所有借書站,結合解謎遊戲,鼓勵讀者造訪並瞭解如何運用。(圖/林佳穎提供)

入手電子書和閱讀器,體驗人生複本好方便

林佳穎很喜歡透過閱讀感受與自己無關的另一個世界,畢竟人生只有一次,但是在閱讀時,透過文字體驗無數種的旁人人生,是吸引她閱讀的最大動力。所以她喜歡看小說與科普類圖書,藉此浸淫在各個不同的小說世界中,也很想知道這世界上所有還不知道的事。

小說類比較偏愛日本或韓國作品,因為覺得文化比較接近,敘事的呈現方式也與中文小說比較接近,喜歡的作者包括:恩田陸、伊坂幸太郎、東野圭吾、宮部美幸、角田光代、湊佳苗、窪美澄等。

科普類圖書則什麼都看,天文、社會學、歷史、自然科學等,林佳穎喜歡奧妙的宇宙天文,例如:《重力簡史》、《黑洞簡史》;社會記實,例如:《下一個家在何方》、《惡血》、《我們最幸福》,歷史文化,例如:《早餐簡史》、《大英帝國一日上流史》、《人類大歷史》。也有一些關鍵字是她特別喜歡的,例如:與「聖母峰」相關的登山紀實、小說等,可能是因為自己一輩子都不太可能攀爬聖母峰,所以對世界最高峰有種莫名的嚮往吧!

因為家裡書櫃快要爆炸,近幾年她都盡量購買電子書,也購入電子書閱讀器,雖然少了翻閱紙本書的觸感,但出去旅行時真的好方便!

圖書館利用教育實境解謎,讓讀者在館內尋找藏在各處的謎題與線索。(圖/林佳穎提供)

重讀窪美澄的書,思索「母職」

林佳穎一直對於「母職」這主題很感興趣,請育嬰假期間,最近又重讀窪美澄的《迷途鯨魚眼中的黃昏》。書中有三位主角,被公司壓榨到行屍走肉的年輕設計師由人,經營廣告公司但卻面臨倒閉的中年女子野乃花、被母親過度保護卻備感壓力的逃家女高中生正子,三個人都有自我了結的衝動,卻在尋死的路上碰見彼此,於是他們決定一起展開一趟療癒自我的旅途。

「看似天馬行空、有點荒謬的故事線,卻因為三人各自的故事刻畫太過深刻,每次閱讀總是讓我熱淚盈眶。他們都在家庭中受了傷,而這傷痕都和『母親』有關。由人是不被母親疼愛的次子,正子是因為母親直升機家長式的控制而窒息,而野乃花曾是未成年懷孕的少女,帶球嫁給了補習班美術老師,在生下女兒後罹患嚴重的產後憂鬱,最終拋棄了女兒。」

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時,她對女高中生正子的故事最有共鳴。正子一直都是聽媽媽話的乖小孩,從小忍受媽媽不合理的控制,不能吃任何市售零食,不能跟朋友出去玩,必須每天記錄身體作息甚至上廁所的次數,爸爸告訴她,那是因為正子的姐姐還是嬰兒時就夭折了。每年姊姊的忌日,正子都必須聽媽媽哭著一次次回憶姊姊是如何生病過世,當母女吵架時,正子忍不住喊出:「媽媽你說你擔心我,你擔心的其實是我會死掉吧!媽媽覺得死掉的姊姊是最乖的孩子吧!因為,姊姊已經死掉了啊,想做壞事也不能做了啊。」在這之後,正子便患上了嚴重的厭食症,她在痛苦之下逃家了,遇見另外兩人並展開旅程。

林佳穎打從心底同情並心疼正子,跟著她一起譴責她母親,為她的身心崩潰感同身受。家長過度的愛會讓孩子窒息,以愛為名的情緒勒索與牢籠,在正子的故事中是多麼戲劇性的慢慢將她逼死。早夭的姊姊固然是家中巨大的傷痛,可是正子還活著呀!她健康長大了,為什麼反而活著的手足卻彷彿永遠比不過父母心中已經逝去的那一個呢?

書名:《迷途鯨魚眼中的黃昏》 作者:窪美澄(Sarah Knott)
出版社:新雨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20日

相愛相殺,沒有標準解答案

有趣的是,數年後當林佳穎也成為母親,第二次閱讀正子的故事時,在這段關係中最關注的卻反而變成了正子媽媽。

當自己身分轉變時,她突然理解了。那是一位失去過孩子的母親,她的喪女之痛唯有再三反覆確認女兒健康,才能暫時安心。她的確用了不正確的方式對待正子,但難道她不愛正子嗎?當正子罹患厭食症,她立刻觀察到女兒是不願吃自己做的料理,於是她每天在女兒房門口放上市售的布丁、蘇打冰棒,那些過去她從不肯給孩子吃的垃圾食物,一夜之間塞滿了家裡冰箱;當正子選擇放棄她們的關係逃家,她沒有放棄,一直追著正子尋找她的下落,努力要女兒跟她回家。林佳穎覺得自己彷彿更認識了這位母親,她以自己的方式深深愛著女兒,但很遺憾的,這一切加起來卻沒辦法讓她們母女幸福。

母親的愛到底是什麼呢?究竟要怎麼做,親子之間才能有幸福快樂的結局呢?

「數年前的我只是個女兒,數年後的我除了仍是女兒,還是一個女兒的母親。重讀這本書讓我用完全不同的角度審視這場母女關係,也重新思考自己,我與我母親,以及我與女兒。我想用什麼樣的角度重新看待我媽,又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媽媽呢?等我的女兒長大後,她是否會認同我的愛呢?」

她相信這些問題沒有解答,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本小說讓她體驗了屬於正子母女的情結,在其中跟著她們一起哭哭笑笑,一起感嘆無奈。而在書中除了正子,還有另一位因產後憂鬱而拋棄女兒的母親,「她的故事我想只要經歷過生產育兒的媽媽們必定能理解,文字描述非常絲絲入扣,真的很推薦天下的母親與女兒們一讀。」

延伸推薦書單

如果對母女/親子關係、探討母愛與親職,或是育兒焦慮主題有興趣,可以閱覽以下的作品:

◎書籍

背離親緣(上)》、《背離親緣(下)

父母對孩子的愛,究竟有沒有條件?當孩子跟其他人不一樣,是身心障礙者、同性戀、神童或是罪犯時,父母仍然可以深深愛著孩子嗎?這本書以訪談方式記錄了眾多特殊孩子的父母,並探討親情的本質。

母親的歷史

探索「母親」的歷史,從懷孕、生產到育兒,作者整理編輯了無數歷史文件,拼湊出自古以來母親們的奇幻旅程,以及在歷史紀錄中呈現的樣貌。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做為一個家教,作者穿梭於各個家庭,目擊了家庭內的各種親子關係:因為害怕挨母親打而不敢寫下答案的兒子,父母努力存錢送進貴族學校卻格格不入的女兒,被拿來與姐姐比較的叛逆弟弟,被父母過度保護而自我毀滅的高中生,被母親的「愛」淹沒溺斃的姊妹,每一個故事都沒有正確答案,但令人不寒而慄。脫離了母體的嬰兒是另一個生命,是你的孩子,卻又不是你的孩子。

上流教養

即使是超級有錢人,也會逃不了親子關係以及兒女教養的問題。那些有錢的父母,往往不吝嗇給予孩子極度豐富的物質,然而同時也免不了對孩子有超乎標準的高要求和期待。而孩子呢?在他們眼中,這樣的家庭、生活,又是他們所希望的嗎?

《母性》

只要生下孩子,就會無條件愛著孩子嗎?她愛自己的女兒,但她更愛自己的母親。當一場大火讓母親跟女兒同時被困住,而她只能拯救一人時,她該選擇誰?

《森之眠魚》

改編自真實事件,一群原是一起快樂育兒的媽媽朋友們,卻漸漸被焦慮吞沒。為什麼她的孩子能考上好學校?為什麼她們能住在寬敞的公寓頂樓?為什麼她送孩子去補習卻不願跟我分享資訊,為什麼她要故意疏遠我,為什麼別人看起來都那麼幸福,為什麼?當相互比較沒有終點時,當媽媽們甚至對別人的孩子萌生殺意時,這一切失控該如何停止?

《上流兒童》

孩子的培育不能等,要學英文、要出國參加暑期營、要學才藝、要辦生日派對,然而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錢、錢、錢。原本只是中產家庭,平凡職業婦女的她,無意之間拿到了前往上流世界的門票,在她眼前展開的,是免費的貴族小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脈關係,隨手贈送的雙c名牌包與ipad,昂貴的午茶甜點。她喜滋滋地抓住這個機會,夢想翻轉自己與兒子的人生,卻不知道那只是淋上蜜糖的毒藥。

◎電影

「媽的多重宇宙」

老公無能,女兒叛逆,快要被日常生活壓垮的華裔母親秀蓮,某一天突然獲得拯救世界的超能力?看似瘋狂又搞笑的英雄電影,背後是緊繃到一觸即斷的家庭關係,秀蓮能挽救的不只是多重宇宙,還有她與女兒間的黑暗鴻溝。

「第八日的蟬」

身為婚姻第三者的希和子,偷走了情夫的女嬰,並當成自己的孩子撫養。沒有血緣關係的母女,能夠成為真正的母女嗎?對女兒來說,究竟生下自己的陌生女人是母親,還是有記憶以來全心全意愛著自己的誘拐犯才是母親?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出版風向球 閱讀風向球 館員讀什麼 遊戲 解謎 圖書館 親子

逛書店

延伸閱讀

以動物寓言故事消除孩子對古文的畏懼 閱讀「之乎者也」不再困難

道歉時「不能說的話」有哪些?怎樣的道歉才不會造成二次傷害?

LOG IN 台南/昔日台南府城的飲食文化 經典重現失傳的台菜

當年加入「紅襪」轉戰美國大聯盟 松坂大輔:我一直都以此為目標努力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