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恩民/讓身體習慣山、成為日常,把喜歡的事成為生活

(圖/游擊文化)
(圖/游擊文化)

《山教我的事》是作者沈恩民2014年以來的山行紀錄,以融合地理、歷史、生態、人文的方式,描繪台灣的山林,更以溫暖的筆調,記錄為台灣山林付出的那群人與那些事

本書出版後獲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書獎、入選2021 Books From Taiwan,並已出版蒙古文版,把台灣的山林樣貌向世界傳遞;並於10月4日出版全新插畫圖文集《慢漫生活》

文/沈恩民

回歸日常

以工作之名上山的機會越來越頻繁,每回下山都有股不捨,總希望可以常常待在山的懷抱裡,該怎麼樣才能常常親近山呢?

我開始注意自家附近那些以往看不上眼的郊山,尤其是平常日,即便只有一個鐘頭,我也把握機會往山裡鑽,或漫步畫圖,或山徑跑步,全身沾上花草清香,聽風聲水聲鳥語蟲鳴,讓滿身汗水為身體完成更新作業。我要讓身體習慣山,成為日常。把喜歡的事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才可能長長久久。

親近自家附近郊山

我的孩子還小,若有時間與機會,我喜歡全家人一起用最輕便的方式,親近自家附近的郊山。

如果在淺山能獲得樂趣,喜歡上大自然,我相信他們長大後,也會投向山的懷抱。在天然的山徑裡,地形與地貌充滿著豐富的變化,孩子在山徑與石頭間爬上爬下,就是訓練觀察與反應、刺激手眼協調的最好方法。

爬山時,可以放眼眺望遠方,也可以低頭觀察植物、昆蟲小動物。從山裡獲得的豐富感受,絕非人工設施所能比擬。而這一切,也是孩子穩定成長的基礎。

(圖/游擊文化)

珍惜都市的一草一木

除了把握機會往山裡鑽,我也開始注意生長在大樓、馬路邊、校園裡的樹木。或許因為在山上享受過滿滿的芬多精,看過誇張伸展枝幹、盡情生長的原始森林,我更覺得要好好珍惜都市裡的每一棵小草與樹木。

都市的樹木,受到許多生長的限制,腹地狹小、枝幹常被修剪,單薄直挺挺的枝幹少有依附共生的其他植物,如同被文明所規格化,樹形規矩統一。

以往我會為此難過,但樹用生命告訴我,儘管有許多不利健全生長的客觀因素,他們仍把握每一滴能獲得的養分,努力伸出嫩芽枝葉。從觀察樹木,我體會到,生命,只有盡了全力,才顯現得出來。

從日常生活做起

此外,我也思考如何從日常生活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淨山、淨灘活動中所面臨共同的問題是無法被大自然分解的塑膠垃圾,減塑是現代生活的挑戰,我把這個想法與理念放進孩子就讀的學校。

(圖/游擊文化)

書名:《山教我的事》
作者:沈恩民
出版社:游擊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9月29日

以往學校的大型活動難免要購買一次性的裝飾品,但為了避免這些不必要的資源消耗,我與家長會的家長一起合作收集瓦楞紙箱,畫上具有學校特色的圖案,以巧拼接合的方式拼接,不需要膠帶結合。

當我與認同的家長、孩子一起動手製作,除了讓學校變得有自己的特色、省下佈置的花費、減少使用塑膠製品,也能趁學校辦理活動的機會做減塑教育的宣傳,一舉多得。

把許多原本去山上才做的事,變成日常,心裡就能常常感到滿足。

●本文摘自游擊文化之《山教我的事》

加入 琅琅悅讀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精選好文不漏接!

逛書店

延伸閱讀

當負面情緒來襲,不必壓抑或否定…… 6個技巧練習處理情緒

2025蛇年運勢指南!開運、財運、事業創造新機遇

2024年「林榮三文學獎」三位得獎詩人 探討創作詩的歷程!

「為什麼孩子不說話?」腦科醫師的10年爸爸經驗:給孩子多點機會,過程最重要

猜你喜歡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