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專責推動全國文化資產業務,執行及督導全國文化資產保存、維護、活用、教育、推廣、研究及獎助等工作,不僅關注有形、無形及水下文化資產之保存,更關注不同族群與原住民族之思維、價值與其特殊性,同時展現臺灣文化資產之多元多樣與主體性。
官方網站: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作家好文

閩東語音樂劇《相約十五暝》 12/6-8高雄、台中展現馬祖戰地人文故事

馬祖心情記事系列第四部曲《相約十五暝》閩東語音樂劇將於12月6日在高雄市文化中心圓形廣場及12月7、8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中央廣場演出。本劇描述在漁業、軍管、觀光三個時期轉變中,一個家族經歷分離、衝突,最後在馬祖民俗祭典「擺暝」中重新凝聚團結的故事。劇中也融入閩東語台詞,讓大家一起來體驗馬祖當地語言之魅力。

文資局「路徑・入境:臺灣文化路徑特展」水文、鐵道、礦產等五大路線全方位沉浸體驗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辦理「路徑‧入境:臺灣文化路徑特展」,前(8)日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熱鬧開幕。近年透過在地資源盤整與人才培育及匯聚共識,逐步「由下而上」萌發出5條試行路徑,包括臺灣多元族群文化路徑(湯姆生、馬雅各與臺灣多元族群)及產業文化資產的礦業、糖業、林業及水文化路徑。此次透過沉浸式展演體驗,除了呈現「文化路徑」的核心價值,亦邀請社會大眾前來用「五感」來開箱一趟「超時空旅行」!

文資局「臺灣民俗性別敘事影像展」挖掘重要民俗中的女性力量

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以下簡稱「文資局」)規劃並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下簡稱「國資圖」)合作辦理的「神力.女力.社會力:臺灣民俗性別敘事影像展」,於今(5)日在國資圖4至5樓閱覽區開展。文化部近年積極推動性別平等觀念,期能逐步消除文化領域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偏見、歧視,於保存祭典與節慶等重要民俗的同時,也因應時代變遷,促進文化、禮俗、儀典及傳統觀念的性別平等。因此,文資局立基於24項國家重要民俗,從中挑選54幅與性別議題產生對話的影像,藉此呈現近年推動重要民俗性別平權的階段性成果,也期待民眾在觀看本展之後,能一同思索傳統民俗性別概念與當代性別平等觀點之間的平衡。

台中文資園區「在家種一片森林」國際級插畫化身療癒基地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今(8)日於文化資產園區1916工坊舉辦「在家種一片森林-國際插畫暨文資藝術療癒展」開幕儀式。本次展覽的主場館設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1916工坊,並特別延伸至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及臺中

台中文資園區展「打開歷史現場」6主題與沉浸感 跨時空感受歷史記憶

文化部為落實「厚植文化力,帶動文化參與」之核心理念,正式推動「再造歷史現場計畫」作為「重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此計畫打破過去單點、單棟、個案式的文化資產保存模式,將文化資產保存與地方空間治理相結合,並且整合地方文史、文化科技及跨域合作,致力於重新連結與再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

《人間國寶》南管戲樂好手 台灣首位女館先生:林吳素霞

天資聰穎加上在南管世家長大的環境薰陶下,林吳素霞累積一甲子的功力,成就斐然。

《人間國寶》 傳承三代布袋戲 戲海女神龍:江賜美

江賜美說:「做戲的人,只要有大綱就可以演出。」憑著天賦、直覺與學習,江賜美創造了一個以指掌運作的天地,在以男性為主的圈子裡闖出一片天。

8/1原住民日「島嶼源流」活動台中登場 認識其文化資產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為鼓勵國人認識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主辦「島嶼源流─113年原住民族日文化講座暨展演系列活動」,於今(1)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正式開幕,系列活動以「島嶼源流」為主題,藉由講座工作坊、音樂分享會、導覽走讀、展覽及親子活動,邀請民眾認識時間長河中更早的主人--原住民族的多元文化。

《人間國寶》從歌舞劇團到歌仔戲!人稱百變精靈:陳鳳桂(小咪)

戲路寬廣多元,精通歌、舞;扮演生、旦、丑等角色均能完美詮釋,有舞台上的百變精靈之美譽。

再造歷史現場/被遺忘記憶!5大左營見城計畫的歷史軌跡

「再造歷史現場計畫」係文化部為落實「厚植文化力,帶動文化參與」之核心理念,透過結合文化資產保存與地方空間治理,整合地方文史、文化科技,並跨域結合各部會發展計畫或各地方政府整體計畫,重新「連結與再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深化社區營造,發揚生活『所在』的在地文化」、「以提升文化內涵來提振文化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