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龍

陳輝龍。舊作品多已絕版的小說家。 死灰復燃的靜照攝影(隨筆攝影集《重翻照相簿子1980-1990》(允晨文化)即將出版)、失敗的搖滾少年、遺憾的資本媒體上班族、爵士黑膠重度成癮者、偶然的古物倉庫管理人。 在〈夢的散步〉這邊,擔當63先生的角色。

作家好文

陳輝龍/《輕觸比利泰勒》比利泰勒 Billy Taylor《The Billy Taylor Touch》

就跟這張唱片封套一樣,Billy Taylor盡可能用最「輕」的方式去碰觸鋼琴鍵,連類似蜂鳥這麼敏感的嬌小飛行生物,也可以安靜的棲息在指頭上,動也不動……

陳輝龍/《如假包換的珍珠》珍珠.貝利《The Real Pearl》.Pearl Bailey

他拿了這張The Real Pearl專輯,邊播放邊哼的在店裡工作,即使店裡客人有點擁擠,但他興致依然、活力充沛依然的跟著歌聲舞動,一邊和年輕店員把各種新到貨上架。因為這樣,從此我對Pearl Bailey留下的印象,就是大剌剌的雄壯聲線,總是在渾圓的唱腔裡給人撫慰。

陳輝龍/《上一代的今天》肯尼‧伯勒爾《A Generation Ago Today》Kenny Burrell

這張封面很有味道,是吉他手自己戴著各種前衛徽章的紅絨鴨舌帽,封底換成女生戴著有時代意象徽章的黃瓜皮帽,設計者是幫Verve和RCA唱片做了不少爵士包裝的Acy Lehman……

陳輝龍/亞特.法默《農夫市集》(Farmer's Market・Art Farmer)

大名叫「藝術農夫」的這張《農夫市集》,我先有了1958年的美國首版,前陣子,又買到沒拆封的1977年日本版。由於日本版有效地整理過錄音母帶,讓原來聲線過於平坦的小缺陷,居然可以移位成驚奇的立體間距感,尤其我熱愛的鋼琴手Kenny Drew和Art Farmer的小喇叭對話,在mono單聲道的純潔聲道裡,自然地渙散著五○年代Hard Bop剛開始粗顆粒的細緻矛盾滋味。

陳輝龍/《爵士大樂隊》喬‧威廉斯與薩德·瓊斯、梅爾·劉易斯(Presenting Joe Williams And Thad Jones, Mel Lewis《The Jazz Orchestra》)

這是張我不想起床,會賴在床上聽的專輯。 不知道為什麼被認為是「跨世代的最藍男嗓」的激動唱腔,會讓我有賴床的慾望? 尤其是第二面第二首,艾靈頓公爵的名曲〈Come Sunday〉,更適合抱著抱枕瞇著明明已經清醒卻懶得面對的白天。 Joe Williams在《給妮卡的三個願望》的第二個願望,是對神給了的好嗓門的祈禱,有種意味深遠的期待,他希望一直有好的樂隊來搭配。(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對「好樂隊」成員總是難以現身的軟性抱怨?)

陳輝龍/《Jimmy Giuffre 3, 1961》保羅‧布萊(Paul Bley)、吉米‧吉佛瑞(Jimmy Giuffre)、史蒂夫‧斯沃洛(Steve Swallow)三重奏

這張以單簧管手吉米‧吉佛瑞為主打的《Jimmy Giuffre 3, 1961》,應該算是我最早收藏,而且一直反覆放來聽的第一張三重奏。 爵士樂評論家喜歡把這張專輯,列入最具「室內樂氣質」的最初自由爵士樂文獻,即使,當年這個三人組的首演,演出完的總利潤僅僅只有一美元而已。

陳輝龍 /《O.D》阿爾‧格萊/吉米‧福瑞斯特Al Grey/Jimmy Forrest

跟大多數爵士樂黑膠蒐集狂熱者不太一樣的,我不太在意演奏樂手「簽名盤」這種事,因此,收進來的封面或裡頭的附件,有簽上名字的...